树莓种质资源农艺学性状评价和再生体系建立的初步摸索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20页 |
|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2-18页 |
| ·树莓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树莓的育种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树莓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8页 |
| ·田间生物学习性调查 | 第21页 |
| ·果实品质及叶片水杨酸成分测定 | 第21-23页 |
| ·树莓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从愈伤组织中再生 | 第23页 |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23-2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6页 |
| ·树莓各品种的田间生物学特性和果实品质调查 | 第28-36页 |
| ·田间生物学特性 | 第28-32页 |
| ·果实品质及叶片水杨酸成分 | 第32-35页 |
| ·果实的糖酸比 | 第35-36页 |
| ·树莓各品种主要性状评价标准 | 第36-45页 |
| ·树莓主要性状的变异 | 第36-39页 |
| ·树莓主要性状的分级标准 | 第39-45页 |
| ·树莓各品种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 第45-50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45-46页 |
| ·因子分析 | 第46-50页 |
| ·树莓各品种的层次聚类分析 | 第50-53页 |
| ·树莓各品种的聚类 | 第50-52页 |
| ·各类别特征的描述 | 第52-53页 |
| ·树莓愈伤组织诱导和从愈伤组织中再生 | 第53-56页 |
| ·不同培养基对树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53-54页 |
| ·不同培养基对从树莓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影响 | 第54-56页 |
| 4 讨论 | 第56-61页 |
| ·关于果实和叶片成分的测定方法 | 第56-57页 |
| ·关于果实维生素 C 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 ·关于果实鞣花酸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 ·关于果实花青素的测定方法 | 第56-57页 |
| ·关于果实硬度的评价方法 | 第57页 |
| ·关于叶片水杨酸的测定方法 | 第57页 |
| ·关于分级标准 | 第57-58页 |
| ·关于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 第58-59页 |
| ·关于聚类分析 | 第59页 |
| ·关于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不定芽 | 第59-61页 |
| 5 结论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附录 | 第68-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