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动力耦合装置的功能 | 第15-16页 |
·动力耦合装置的分类 | 第16-18页 |
·动力耦合装置的发展趋势 | 第18页 |
·混合动力汽车变速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8-23页 |
·MT 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 | 第19页 |
·AMT 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 | 第19-20页 |
·AT 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DCT 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尝试 | 第21-22页 |
·CVT 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融合 | 第22-23页 |
·CVT 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国外CVT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国内CVT 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H-CVT 的结构特性 | 第30-44页 |
·H-CVT 样车的总体结构 | 第30-37页 |
·后轮驱动系统 | 第31-35页 |
·前轮驱动系统 | 第35-36页 |
·H-CVT 的电动附件 | 第36页 |
·电源系统 | 第36-37页 |
·H-CVT 与传统CVT 的对比 | 第37-38页 |
·结构上的区别 | 第37-38页 |
·油泵的驱动方式不同 | 第38页 |
·H-CVT 与Prius 的e-CVT 比较 | 第38-43页 |
·结构上的差异 | 第38-39页 |
·无级变速原理的差异 | 第39-41页 |
·动力传递路线的区别 | 第41-42页 |
·控制方法的差异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H-CVT 的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控制策略研究 | 第44-76页 |
·双行星轮机构特性分析 | 第44-47页 |
·双行星轮机构的转速特性 | 第44-45页 |
·双行星轮机构的转矩特性 | 第45页 |
·模拟杠杆法表现双行星轮机构特性 | 第45-46页 |
·动力耦合器的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H-CVT 的各种工作模式分析 | 第47-55页 |
·空挡模式 | 第47-48页 |
·驻车发电模式 | 第48-49页 |
·电机倒车模式 | 第49页 |
·发动机倒车模式 | 第49-50页 |
·电机驱动模式 | 第50-51页 |
·发动机驱动模式 | 第51页 |
·电机助力模式 | 第51-52页 |
·行驶发电模式 | 第52-53页 |
·电力变矩模式 | 第53-54页 |
·再生制动模式 | 第54-55页 |
·动力耦合器的控制策略 | 第55-62页 |
·动力耦合器的模式切换控制 | 第56-59页 |
·湿式多片离合器的控制 | 第59-60页 |
·离合器接合的性能指标 | 第60-61页 |
·控制参数的选取 | 第61-62页 |
·离合器接合控制 | 第62-70页 |
·模糊控制概述 | 第62-63页 |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 | 第63-65页 |
·模糊控制特性与离合器控制要求 | 第65-66页 |
·离合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66-70页 |
·动力耦合器控制效果仿真 | 第70-75页 |
·电力变矩到发动机模式的切换过程仿真 | 第71-72页 |
·电机模式到发动机模式的切换过程仿真 | 第72-73页 |
·发动机倒车模式仿真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4章 H-CVT 速比控制策略研究 | 第76-98页 |
·CVT 混合动力汽车速比控制综述 | 第76-77页 |
·发动机驱动模式的目标速比 | 第77-79页 |
·发动机转速-负荷特性 | 第77-78页 |
·CVT 的转速调节特性 | 第78-79页 |
·CVT 目标速比制定 | 第79页 |
·电机驱动模式的目标速比 | 第79-82页 |
·电机驱动的特性 | 第80-81页 |
·电机目标转速的确定 | 第81页 |
·CVT 目标速比制定 | 第81-82页 |
·再生制动模式的目标速比 | 第82-88页 |
·再生制动的特点 | 第82-84页 |
·电机发电的特性 | 第84-86页 |
·CVT 目标速比制定 | 第86-88页 |
·H-CVT 的速比跟踪算法 | 第88-97页 |
·CVT 速比跟踪的基本原理 | 第89-90页 |
·CVT 速比跟踪算法 | 第90-93页 |
·H-CVT 的智能PID 速比跟踪算法 | 第93-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5章 H-CVT 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 第98-128页 |
·仿真对象 | 第98-99页 |
·仿真软件及模型的组成 | 第99页 |
·H-CVT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99-103页 |
·发动机模型 | 第100-101页 |
·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模型 | 第101-102页 |
·CVT 模型 | 第102页 |
·制动器模型 | 第102-103页 |
·整车模型 | 第103页 |
·H-CVT 控制策略模型的搭建 | 第103-110页 |
·控制信号输入/输出模块 | 第104-105页 |
·工作模式模块 | 第105-106页 |
·CVT 速比控制策略模块 | 第106-107页 |
·驱动力矩分配模块 | 第107-108页 |
·再生制动和摩擦制动力矩分配模块 | 第108-109页 |
·动力耦合器控制模块 | 第109-110页 |
·H-CVT 的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110-126页 |
·建模方法正确性验证 | 第110-111页 |
·三种模型油耗特性比较 | 第111-112页 |
·H-CVT 速比控制策略对发动机工作点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H-CVT 速比控制策略对电机工作点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H-CVT 速比控制策略对再生制动的影响 | 第115-120页 |
·H-CVT 动力耦合器控制策略及速比跟踪算法仿真 | 第120-125页 |
·H-CVT 整车模型的典型循环工况仿真 | 第125-126页 |
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6章 H-CVT 动力耦合器与速比控制试验研究 | 第128-144页 |
·试验平台的搭建 | 第128-131页 |
·H-CVT 试验样车组成 | 第128-129页 |
·控制系统构成 | 第129-131页 |
·数据传输与采集系统 | 第131页 |
·典型工作模式动力耦合器控制及速比控制试验研究 | 第131-138页 |
·电机驱动模式试验 | 第131-132页 |
·发动机驱动模式试验 | 第132-134页 |
·电机助力模式试验 | 第134-135页 |
·驻车发电模式试验 | 第135-136页 |
·行驶发电模式试验 | 第136-137页 |
·电机倒车模式试验 | 第137-138页 |
·典型工作模式切换动力耦合器控制试验研究 | 第138-141页 |
·电机驱动切换到发动机驱动的试验 | 第139页 |
·电力变矩切换到发动机驱动的试验 | 第139-140页 |
·发动机倒车试验 | 第140-141页 |
·典型工况H-CVT 速比跟踪试验研究 | 第141-143页 |
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44-148页 |
·内容总结 | 第144-14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5-146页 |
·研究展望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54-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摘要 | 第157-161页 |
ABSTRACT | 第161-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