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重构路径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论 | 第14-18页 |
一、本课题选题背景 | 第14页 |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本文出发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行政文化的一般理论阐释 | 第18-24页 |
一、文化与行政文化 | 第18-20页 |
(一) 文化的概念 | 第18页 |
(二) 行政文化的概念 | 第18-20页 |
二、行政文化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 第20-24页 |
(一) 行政文化的特点 | 第20-21页 |
(二) 行政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 第21-24页 |
第二章 传统行政文化的历史沿革与两面性分析 | 第24-30页 |
一、传统行政文化的历史沿革 | 第24页 |
二、行政文化的两面性剖析 | 第24-30页 |
(一) 传统行政文化的优点 | 第25-26页 |
(二) 传统行政文化的弊端 | 第26-30页 |
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与现代行政文化 | 第30-36页 |
一、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 第30-31页 |
(一) 社会转型概述 | 第30-31页 |
(二) 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启示 | 第31页 |
二、社会转型要求行政文化的革新 | 第31-36页 |
(一) 行政文化革新的政策诉求 | 第32-34页 |
(二) 行政文化革新的现实典范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行政文化体系重构的价值取向与一般原则 | 第36-40页 |
一、行政文化体系重构的价值取向 | 第36-37页 |
二、行政文化体系重构的一般原则 | 第37-40页 |
(一) 传统行政文化的吸纳和改造原则 | 第37页 |
(二) 注重民本原则 | 第37-38页 |
(三) 德治与法治结合原则 | 第38页 |
(四) 长远着眼原则 | 第38页 |
(五) 外来行政文化的本土化原则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我国行政文化体系重构的路径选择 | 第40-47页 |
一、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 | 第40-41页 |
(一) 领导人员素质的提高 | 第40页 |
(二)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第40页 |
(三) 实现行政系统的内部公平 | 第40-41页 |
(四) 借鉴传统道德自律机制,并为其注入新的内容 | 第41页 |
二、行政组织作风的转变 | 第41页 |
(一) 强化内部动力 | 第41页 |
(二) 突出社会评议的作用 | 第41页 |
(三) 建立长效机制 | 第41页 |
三、行政系统角色的调整 | 第41-42页 |
(一) 行政职能的转变 | 第41-42页 |
(二) 尊重公民民主权利 | 第42页 |
(三) 引导社会公众的行政参与 | 第42页 |
四、行政制度体系的完善 | 第42-43页 |
(一) 完善绩效考核机 | 第42-43页 |
(二) 推进行政机构改革 | 第43页 |
(三)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 第43页 |
(四) 着力构建责任政府 | 第43页 |
五、行政环境状况的优化 | 第43-47页 |
(一) 强化“公民意识” | 第44页 |
(二) 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 第44-45页 |
(三) 实现技术更新 | 第45页 |
(四) 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 第45-46页 |
(五)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