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21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 ·产学研技术转移 | 第11-14页 |
| ·自主创新 | 第14-17页 |
| ·国内外实证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 第18-19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页 |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8-19页 |
| ·研究目标、思路及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数据来源说明 | 第20-21页 |
|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21页 |
| 2 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理论借鉴 | 第21-28页 |
| ·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第21-22页 |
| ·自主创新理论 | 第22页 |
| ·合作创新的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 ·新制度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3-24页 |
|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第24-25页 |
| ·大学与企业合作理论 | 第25-26页 |
| ·技术转移的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 ·技术差距理论与技术生命周期理论 | 第26页 |
| ·“三重螺旋”理论 | 第26-28页 |
| 3 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研究假说 | 第28-31页 |
| ·我国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相关性假说 | 第28-29页 |
| ·技术转移水平与企业实现创新水平假说 | 第29-31页 |
| 4 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相关性分析 | 第31-45页 |
| ·四川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1-39页 |
| ·全省生猪生产布局分析 | 第31-33页 |
| ·生猪生产在国内与省内的地位分析 | 第33-35页 |
| ·相关生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35页 |
| ·相关产业政策和产学研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 第35-39页 |
| ·模型简介—典型相关分析 | 第39-41页 |
| ·数据来源、结果检验及结论分析 | 第41-45页 |
| ·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 ·结果检验与分析 | 第42-44页 |
| ·实证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 5 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1页 |
| ·技术转移效果衡量标准的研究 | 第45-46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 ·方法选择与模型建立 | 第47-48页 |
| ·数据来源、实证结果及结论 | 第48-51页 |
| ·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 ·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实证结论 | 第51页 |
| 6 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国外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51-56页 |
| ·美国经验 | 第51-53页 |
| ·日本经验 | 第53-54页 |
| ·英国经验 | 第54-55页 |
| ·国外经验的启示 | 第55-56页 |
| 7 生猪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结论建议及研究展望 | 第56-63页 |
| ·生猪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第56-59页 |
| ·建议 | 第59-62页 |
| ·对企业的建议 | 第59-61页 |
| ·对政府的建议 | 第61-62页 |
|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
| 生猪养殖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调查问卷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