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安全性论文

客车翻滚安全性研究及流程开发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来源第10-12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课题的来源第12页
   ·客车安全事故现状第12-13页
   ·客车安全法规综述第13-16页
     ·国外安全法规现状第13-15页
     ·国内安全法规现状第15-16页
   ·客车安全技术第16-17页
     ·主动安全性第16页
     ·被动安全性第16-17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第19-30页
   ·有限元法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9-24页
     ·CAE 发展现状第19-20页
     ·有限元法概述第20-21页
     ·有限元法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第21-23页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第23-24页
   ·模态分析理论第24-26页
   ·碰撞分析理论第26-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客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第30-40页
   ·客车车身CAD 模型的建立第30-32页
   ·客车车身FEA 模型的建立第32-39页
     ·模型的建模原则第32-33页
     ·几何模型的整理第33-34页
     ·计算单位的确定第34页
     ·单元类型的选择第34-35页
     ·模型的网格划分第35-36页
     ·模型的连接装配第36-37页
     ·材料属性的定义第37页
     ·载荷质量的分布第37-38页
     ·网格质量的检查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客车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验证第40-52页
   ·客车刚度分析原理第40-41页
     ·扭转刚度第40-41页
     ·弯曲刚度第41页
   ·客车典型工况选择第41-42页
   ·客车典型工况分析第42-47页
     ·弯曲工况第42-44页
     ·扭转工况第44-45页
     ·制动工况第45-46页
     ·转弯工况第46页
     ·分析结果评价第46-47页
   ·客车模态分析第47-51页
     ·模态分析步骤第47-48页
     ·模态仿真计算第48-51页
     ·模态结果评价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客车翻滚分析与安全性评价第52-68页
   ·客车翻滚流程自动化第52-56页
     ·流程自动化介绍第52-53页
     ·流程自动化控制第53-56页
   ·客车翻滚仿真分析第56-61页
     ·时间步控制理论第56-59页
     ·翻滚过程定义第59页
     ·FEA 模型转换第59-60页
     ·控制参数设置第60-61页
   ·客车翻滚安全性评价第61-67页
     ·安全性试验方法第61-62页
     ·安全性评价指标第62-64页
     ·安全性评价方法第64-65页
     ·分析结果的安全性评价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客车车身的改进设计与验证第68-75页
   ·车身结构改进方案的确定第68-71页
     ·总体改进方法的确定第68-69页
     ·具体改进部位的确定第69-71页
   ·腰梁及其支撑梁的改进与验证第71-72页
     ·改进设计第71页
     ·改进验证第71-72页
   ·侧窗立柱的改进与验证第72-74页
     ·第一轮改进设计第72页
     ·第二轮改进设计第72-74页
     ·改进验证第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全文总结第75-76页
   ·研究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质量控制流程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汽车线束的设计和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