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bus的闸门卷扬启闭机智能集控系统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闸门卷扬启闭机电气控制系统 | 第9-10页 |
·闸门卷扬启闭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动态和现状 | 第10-12页 |
·本课题研究工作及意义 | 第12-13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闸门卷扬启闭机智能集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5-29页 |
·闸门卷扬启闭机控制系统需求 | 第15-16页 |
·闸门卷扬启闭机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18页 |
·闸门卷扬启闭机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18-19页 |
·闸门卷扬启闭机系统的通信网络 | 第19-26页 |
·通信方式的选择 | 第19-21页 |
·Modbus协议 | 第21-25页 |
·系统网络设计 | 第25-26页 |
·无线通信网络 | 第26页 |
·PLC智能控制算法分析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闸门卷扬启闭机智能集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29-35页 |
·闸门卷扬启闭机系统主电路设计 | 第29-31页 |
·电力检测仪表 | 第30页 |
·过电流继电器过载保护 | 第30页 |
·旋转编码器的安装 | 第30-31页 |
·闸门卷扬启闭机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 第31-34页 |
·电动机的基本控制 | 第31-32页 |
·控制模式选择 | 第32-33页 |
·旋转编码器与PLC接口电路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闸门卷扬启闭机智能集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35-57页 |
·PLC通信程序设计 | 第35-40页 |
·S7-200的Modbus RTU主站协议指令 | 第35-36页 |
·S7-200与电力监测仪表间的通信 | 第36-37页 |
·S7-200与人机界面间的通信 | 第37-38页 |
·S7-200与绝对型旋转编码器间的通信 | 第38-40页 |
·人机界面程序设计 | 第40-43页 |
·上限位、下限位及零点设置 | 第41页 |
·减速比、倍率等其它参数设置 | 第41-42页 |
·报警信息程序设置 | 第42-43页 |
·系统上位监控程序设计 | 第43-46页 |
·S7-200的Modbus RTU从站协议指令 | 第43-44页 |
·组态王通信设置 | 第44-46页 |
·系统保护程序设计 | 第46-51页 |
·电机缺相保护 | 第46-47页 |
·电机欠压保护 | 第47-48页 |
·电机过压保护 | 第48-49页 |
·电机过载保护 | 第49-50页 |
·电机欠载保护 | 第50页 |
·上限位、零点位保护 | 第50-51页 |
·直接荷载的检测与计算 | 第51-53页 |
·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直接荷载 | 第51页 |
·224XP PLC采集模拟量 | 第51-52页 |
·直接荷载的计算 | 第52-53页 |
·编码器与闸门高度、速度测量 | 第53-56页 |
·编码器选型 | 第53-54页 |
·闸门开度、速度的测量与显示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结论 | 第57-65页 |
·系统测试和运行 | 第57-63页 |
·实验系统 | 第57-58页 |
·测试步骤 | 第58-59页 |
·系统正常运行测试 | 第59-61页 |
·系统保护测试 | 第61-63页 |
·误差分析 | 第63-64页 |
·实测高度误差分析 | 第63页 |
·压力传感读数分析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论文总结及展望 | 第65-67页 |
·论文总结及心得 | 第65-66页 |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工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