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机械结合面参数识别及其装配性能预测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6页
     ·结合面问题的基本概念第11-12页
     ·结合面刚度建模研究现状第12-13页
     ·结合面阻尼建模研究现状第13-14页
     ·结合面参数识别方法研究现状第14-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接触刚度建模与分析第18-37页
   ·引言第18页
   ·分形几何的概念和分形维数的定义第18-20页
     ·分形几何概念第18-20页
     ·分形维数定义第20页
   ·表面微观形貌的分形特征的数学表征第20-22页
     ·表面微观形貌的分形特征函数第20-21页
     ·分形参数 D 和 G 的获得第21-22页
   ·粗糙表面的接触分形模型第22-26页
     ·接触点的面积分布第23页
     ·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第23页
     ·接触点的变形第23-25页
     ·真实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第25-26页
     ·真实接触面积与粗糙表面间的分离之间的关系第26页
   ·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第26-31页
     ·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第26-28页
     ·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的数字仿真第28-31页
   ·结合面的切向接触刚度分型模型第31-36页
     ·结合面的切向接触刚度分型模型第31-34页
     ·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的数字仿真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基于能量观点的结合面接触阻尼建模与分析第37-49页
   ·引言第37页
   ·结合面阻尼的产生机理研究第37-39页
     ·结合面之间存在油膜的状况第37-38页
     ·结合面之间不存在油膜的状况第38-39页
   ·基于能量观点的结合面阻尼参数模型第39-42页
     ·建立模型第39-41页
     ·平衡方程及边界条件第41-42页
     ·模型的无量纲形式第42页
   ·两种不同垂直压力分布下的能量损失第42-44页
     ·幂函数形式的垂直压力分布第42-43页
     ·高斯函数形式的垂直压力分布第43-44页
   ·实验方法与仿真结果讨论第44-46页
   ·实例计算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结合面参数识别方法研究第49-63页
   ·引言第49页
   ·结合面参数模态分析理论第49-55页
     ·模态分析理论概述第49-50页
     ·实验模态分析系统第50-52页
     ·单自由度有阻尼约束系统频响特性第52-55页
   ·结合面动态特性动力学模型第55-59页
     ·结合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5-57页
     ·固定结合面等效参数的确定第57-59页
   ·结合面等效动力学参数识别第59-62页
     ·常用结合面等效动力学参数识别方法第59-61页
     ·有限元法与模态分析相结合识别结合部参数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结合面参数对机床动态特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第63-75页
   ·引言第63页
   ·结合面接触问题有限元解法第63-66页
     ·有限元方法概述第63-64页
     ·接触问题有限元解法的基本理论第64-66页
   ·机床工作台固定结合面接触特性有限元分析第66-73页
     ·机床工作台有限元分析建模第66-68页
     ·未考虑结合面接触特性的情况第68-69页
     ·仅考虑结合面接触刚度特性的情况第69-71页
     ·综合考虑结合面接触刚度阻尼特性的情况第71-73页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页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R技术应用于啤酒腐败菌的快速检测
下一篇:基于加工中心箱体零件自动寻位加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