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0页 |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 第15-24页 |
·大型国有企业的概念 | 第15-16页 |
·高技能人才的概念 | 第16-17页 |
·理论借鉴 | 第17-24页 |
·人力资源开发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激励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3 重庆市大型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 第24-32页 |
·重庆市大型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的现状 | 第24-27页 |
·重庆市大型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 第27-28页 |
·高技能人才年龄偏高、断档现象严重 | 第28页 |
·高技能人才学历和文化水平偏低 | 第28页 |
·高技能人才流失较多 | 第28-29页 |
·重庆市大型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成因 | 第29-32页 |
·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 第29页 |
·经费投入不足 | 第29-30页 |
·培养体系不健全 | 第30页 |
·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30页 |
·评价机制不健全 | 第30-32页 |
4 重庆 XX 石油公司高技能人才开发实例分析 | 第32-40页 |
·重庆XX 石油公司概况 | 第32页 |
·重庆XX 石油公司高技能人才开发现状 | 第32-34页 |
·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 | 第32-33页 |
·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 | 第33页 |
·高技能人才学历结构 | 第33页 |
·高技能人才专业结构 | 第33-34页 |
·重庆XX 石油公司高技能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高技能人才总量仍然短缺 | 第34-35页 |
·高技能人才在操作服务人员队伍中比例失衡 | 第35页 |
·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35-36页 |
·高技能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 第36页 |
·重庆XX 石油公司高技能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成因 | 第36-40页 |
·理念和认识上的差异 | 第36-37页 |
·人事管理制度的割裂 | 第37页 |
·分配激励机制的缺陷 | 第37页 |
·岗位使用、选拔、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培养投入不足和培训模式的不适应 | 第38页 |
·高技能人才补充渠道单一 | 第38-40页 |
5 完善重庆市大型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对策 | 第40-47页 |
·树立崭新的人才观,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 第40-41页 |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1-42页 |
·加强政府宏观主导作用 | 第41页 |
·加强高职教育法制法规建设 | 第41页 |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 第41-42页 |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 第42页 |
·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机制 | 第42-44页 |
·坚持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 第42-43页 |
·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 第43-44页 |
·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 | 第44-46页 |
·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 | 第44页 |
·优化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内容 | 第44-45页 |
·改进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 | 第45页 |
·规范高技能人才的评价程序 | 第45-46页 |
·完善高技能人才的激励保障机制 | 第46-47页 |
·完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 | 第46页 |
·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 | 第46页 |
·完善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制度 | 第46-47页 |
6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2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