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基纳米材料和贵金属辅助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绪论第12-19页
    1.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第12-14页
        1.1.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12页
        1.1.2识别元件的固定技术第12-13页
        1.1.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第13-14页
    1.2碳基纳米材料第14-16页
        1.2.1碳点第14-15页
        1.2.2石墨烯第15-16页
        1.2.3碳纤维第16页
    1.3贵金属纳米颗粒第16-17页
        1.3.1双金属纳米颗粒第16-17页
        1.3.2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应用第17页
    1.4本论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基于羧基化还原氧化石墨烯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构建miRNA-2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第19-33页
    2.1引言第19-20页
    2.2材料和方法第20-22页
        2.2.1试剂种类第20-21页
        2.2.2仪器第21页
        2.2.3修饰电极的制备第21页
        2.2.4miRNA-21检测程序第21页
        2.2.5电化学测量条件第21页
        2.2.6血清样品的处理第21-22页
    2.3结果与讨论第22-32页
        2.3.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设计第22-23页
        2.3.2修饰电极的特性第23-25页
        2.3.3MB与修饰电极的平均结合率第25-27页
        2.3.4复合电极的AFM研究第27-28页
        2.3.5优化实验条件第28-29页
        2.3.6miRNA-21的检测第29-30页
        2.3.7稳定性、重现性和选择性的考察第30-31页
        2.3.8实际样品测定第31-32页
    2.4结论第32-33页
第三章基于双金属PtAu修饰碳纤维构建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第33-43页
    3.1引言第33-34页
    3.2实验性第34页
        3.2.1试剂种类第34页
        3.2.2仪器第34页
        3.2.3CC和HQ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第34页
        3.2.4电化学测量条件第34页
    3.3结果与讨论第34-42页
        3.3.1XPS表征第34-35页
        3.3.2电化学表征第35-38页
        3.3.3优化实验条件第38-39页
        3.3.4CC和HQ的单独检测第39-40页
        3.3.5同时检测CC和HQ第40-41页
        3.3.6选择性第41-42页
        3.3.7实际样品的测定第42页
    3.4总结第42-43页
第四章基于双金属PtPd和离子液-碳点修饰碳纤维构建过氧化氢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第43-57页
    4.1引言第43-44页
    4.2材料和方法第44-45页
        4.2.1试剂种类第44页
        4.2.2仪器第44-45页
        4.2.3IL-CDs的制备第45页
        4.2.4H2O2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第45页
        4.2.5电化学测量条件第45页
    4.3结果与讨论第45-56页
        4.3.1形态和结构表征第45-46页
        4.3.2XPS表征第46-47页
        4.3.3光谱表征第47-48页
        4.3.4电化学表征第48-52页
        4.3.5优化实验条件第52页
        4.3.6H2O2的检测第52-53页
        4.3.7选择性第53-54页
        4.3.8重现性和稳定性第54页
        4.3.9实际样品测定第54-55页
        4.3.10细胞检测第55-56页
    4.4总结第56-57页
第五章基于三维石墨烯纳米片和碳点修饰碳纤维构建多巴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第57-70页
    5.1引言第57-58页
    5.2材料和方法第58-59页
        5.2.1试剂种类第58页
        5.2.2仪器第58页
        5.2.3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第58-59页
        5.2.4CDs的制备第59页
        5.2.5D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第59页
        5.2.6电化学测量条件第59页
    5.3结果与讨论第59-69页
        5.3.1形态和结构表征第59-60页
        5.3.2XPS和FTIR表征第60-61页
        5.3.3电化学表征第61-64页
        5.3.4优化实验条件第64-65页
        5.3.5DA的检测第65-66页
        5.3.6选择性第66-67页
        5.3.7重现性和稳定性第67-68页
        5.3.8实际样品测定第68-69页
    5.4结论第69-70页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93页
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酶和DNAzyme辅助信号放大荧光传感检测疾病标志物
下一篇:基于DNA自组装和链置换信号放大策略的蛋白质荧光传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