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s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7页 |
·天然组织组成与结构 | 第15-18页 |
·骨组织组成与微纳米结构 | 第15-17页 |
·细胞外基质组成与微纳米结构 | 第17-18页 |
·组织再生生物材料 | 第18-21页 |
·组织传导生物材料 | 第18-19页 |
·组织诱导生物材料 | 第19-21页 |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第19-20页 |
·原位组织再生材料 | 第20-21页 |
·微纳米生物活性材料 | 第21-28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生物活性材料 | 第21-24页 |
·微纳米生物活性表面结构构建与物化性质 | 第22-23页 |
·微纳米生物活性表面结构的生物相容性 | 第23-24页 |
·微纳米颗粒生物活性材料 | 第24-27页 |
·微纳米生物活性颗粒制备与物化性质 | 第24-26页 |
·微纳米生物活性颗粒生物相容性 | 第26-27页 |
·微纳米纤维生物活性材料 | 第27-28页 |
·生物活性玻璃 | 第28-42页 |
·熔融生物活性玻璃 | 第29-30页 |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 | 第30-31页 |
·生物活性玻璃组成与结构 | 第31-32页 |
·生物活性玻璃降解及离子释放行为 | 第32-33页 |
·生物玻璃表面羟基磷灰石形成活性 | 第33页 |
·生物玻璃与骨相关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33-35页 |
·生物活性玻璃细胞相容性 | 第33-35页 |
·生物活性玻璃的基因激活作用 | 第35页 |
·模板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 | 第35-37页 |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 | 第37-42页 |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制备与结构 | 第37-41页 |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独特的性质 | 第41-42页 |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42页 |
·本课题设计与创新 | 第42-47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42-43页 |
·研究内容 | 第43-4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45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45-47页 |
第二章 生物玻璃微纳米表面控制及性能研究 | 第47-103页 |
·微纳米表面制备与结构表征 | 第47-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7-49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的制备 | 第49-50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的表征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61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比表面积及介孔结构分析 | 第51-57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形貌FE-SEM分析 | 第57-59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形貌TEM分析 | 第59-61页 |
·生物玻璃微纳米表面结构形成机理 | 第61-63页 |
·微纳米表面降解及离子释放动力学 | 第63-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3-64页 |
·微纳米表面降解及离子释放测试 | 第64-65页 |
·微纳米表面降解及离子释放动力学表征 | 第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72页 |
·微纳米表面生物活性玻璃离子释放 | 第65-67页 |
·微纳米表面离子释放动力学模型 | 第67-71页 |
·微纳米表面生物玻璃离子释放机制 | 第71-72页 |
·微纳米表面羟基磷灰石形成活性 | 第72-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5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2-73页 |
·微纳米表面羟基磷灰石活性测试 | 第73-75页 |
·微纳米表面羟基磷灰石形成活性表征 | 第7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5-85页 |
·羟基磷灰石形成FE-SEM分析 | 第75-79页 |
·羟基磷灰石形成FT-IR分析 | 第79-82页 |
·羟基磷灰石形成XRD分析 | 第82-85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与性质关系讨论 | 第85-86页 |
·微纳米表面生物玻璃细胞相容性 | 第86-9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6-94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86-88页 |
·实验试剂配制 | 第88-90页 |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培养 | 第90-91页 |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成骨诱导 | 第91页 |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荧光染色 | 第91页 |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形态检测 | 第91-92页 |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细胞黏附增殖检测 | 第92页 |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细胞成骨分化检测 | 第92页 |
·细胞相容性实验表征 | 第92-93页 |
·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 | 第93-94页 |
·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 | 第9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4-98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对蛋白吸附影响 | 第94-95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对MSCs生长形态影响 | 第95-96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对MSCs粘附增殖影响 | 第96-97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对MSCs成骨分化影响 | 第97-98页 |
·微纳米表面结构作用讨论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三章 生物玻璃微纳米形态控制及性能研究 | 第103-150页 |
·生物活性玻璃微球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104-1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6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04页 |
·生物活性玻璃微球的制备 | 第104-105页 |
·生物活性玻璃微球的表征 | 第105页 |
·生物玻璃微球降解及离子释放动力学 | 第105-106页 |
·生物玻璃微球体外磷灰石形成活性 | 第106页 |
·生物活性玻璃微球细胞相容性 | 第10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6-129页 |
·生物活性玻璃微球粒径及孔径分布 | 第106-109页 |
·生物活性玻璃微球化学组成及晶相结构 | 第109-114页 |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微球离子释放行为 | 第114-115页 |
·生物活性玻璃微球体外磷灰石形成活性 | 第115-117页 |
·生物活性玻璃微球细胞相容性 | 第117-125页 |
·生物活性玻璃微球细胞相容性 | 第125-129页 |
·生物玻璃微纳米颗粒形态形成机制 | 第129-130页 |
·生物玻璃颗粒形态与性质相互关系分析 | 第130-131页 |
·微纳米3D多孔生物玻璃修复体的制备与性质 | 第131-1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34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32页 |
·微纳米3D多孔生物玻璃修复体的制备 | 第132-133页 |
·微纳米3D 多孔生物玻璃修复体表征 | 第133-134页 |
·微纳米3D多孔修复体体外磷灰石形成活性 | 第134页 |
·微纳米3D多孔修复体细胞相容性 | 第1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4-146页 |
·微纳米3D多孔修复体孔径分布及孔隙度 | 第134-135页 |
·微纳米3D多孔修复体抗压强度测试 | 第135页 |
·微纳米3D多孔修复体形貌分析 | 第135-140页 |
·微纳米3D多孔修复体晶相结构及化学组成分析 | 第140-141页 |
·微纳米3D多孔修复体羟基磷灰石形成活性 | 第141-145页 |
·微纳米3D多孔修复体体外细胞相容性 | 第145-146页 |
·微纳米3D多孔修复体结构与性质关系 | 第146-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四章 生物玻璃微纳米尺寸控制及性能研究 | 第150-1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0-154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50-151页 |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制备 | 第151-153页 |
·传统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制备 | 第151页 |
·溶胶-凝胶生物玻璃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151-152页 |
·溶胶-凝胶生物玻璃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 | 第152-153页 |
·溶胶-凝胶生物玻璃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153页 |
·生物玻璃纳米颗粒离子释放行为 | 第153页 |
·生物玻璃纳米颗粒体外磷灰石形成活性 | 第153页 |
·溶胶-凝胶生物玻璃纳米颗粒细胞相容性 | 第153-1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54-171页 |
·溶胶-凝胶生物玻璃纳米颗粒结构表征 | 第154-161页 |
·溶胶-凝胶生物玻璃纳米颗粒表面结构分析 | 第154-155页 |
·生物玻璃纳米颗粒晶相结构分析 | 第155-156页 |
·酸催化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尺寸控制 | 第156-161页 |
·生物玻璃纳米颗粒降解及离子释放动力学 | 第161-164页 |
·生物玻璃纳米颗粒的羟基磷灰石形成 | 第164-168页 |
·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细胞相容性 | 第168-171页 |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与性质作用关系分析 | 第171-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174-176页 |
结论 | 第176-179页 |
论文创新性成果 | 第179-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20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02-205页 |
致谢 | 第205-206页 |
附录 | 第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