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多尺度特征分析的路面裂缝自动检测算法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路面裂缝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路面裂缝的分割提取第12-15页
        1.2.2 路面裂缝图像分类第15-16页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6-17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路面裂缝图像特征分析与处理流程第19-27页
    2.1 路面裂缝类型及成因第19-21页
        2.1.1 沥青路面破损类型第19页
        2.1.2 裂缝类破损的特点及成因第19-21页
    2.2 路面裂缝图像特征分析第21-25页
    2.3 路面裂缝图像处理流程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路面裂缝区域初定位第27-47页
    3.1 基于改进的亮度高程模型的匀光算法第27-33页
        3.1.1 具有纹理均衡能力的亮度补偿方法第27-28页
        3.1.2 基于亮度高程模型的匀光算法及改进第28-31页
        3.1.3 算法效果对比分析第31-33页
    3.2 深度学习框架Caffe第33-37页
        3.2.1 Caffe的特点及优势第33-35页
        3.2.2 Caffe的数据结构第35页
        3.2.3 Caffe的数据类型第35-36页
        3.2.4 Caffe的组织模式第36-37页
    3.3 基于Caffe的路面裂缝图像初定位第37-45页
        3.3.1 环境搭建第37-38页
        3.3.2 数据集及数据处理第38页
        3.3.3 网络模型设计第38-40页
        3.3.4 网络训练及测试第40-43页
        3.3.5 裂缝初定位实验及分析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基于多尺度脊边缘的线状裂缝检测第47-65页
    4.1 路面裂缝的脊边缘特征第47-49页
    4.2 脊边缘检测原理第49-51页
    4.3 多尺度融合的脊边缘检测算法第51-56页
        4.3.1 检测尺度的融合第51-53页
        4.3.2 检测方向的融合第53-55页
        4.3.3 算法实现步骤第55-56页
    4.4 后续处理第56-59页
        4.4.1 数学形态学处理第56-57页
        4.4.2 基于线状特征的连通域处理第57-59页
    4.5 算法效果对比分析第59-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基于Hessian矩阵的网状裂缝检测第65-83页
    5.1 Hessian算法原理第65-69页
        5.1.1 Hessian矩阵及其特征值第65-66页
        5.1.2 Hessian矩阵特征值检测线状目标的原理第66-68页
        5.1.3 多尺度融合第68-69页
    5.2 基于多尺度Hessian矩阵的线状滤波器第69-77页
        5.2.1 线状滤波器构造第69-70页
        5.2.2 滤波效果测试第70-77页
    5.3 基于Hessian矩阵的多尺度网状裂缝检测算法第77-80页
        5.3.1 基于Hessian滤波器的线状增强滤波第77-78页
        5.3.2 后续处理第78-80页
    5.4 算法效果对比分析第80-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路面破损程度评估第83-95页
    6.1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裂缝连接算法第83-87页
        6.1.1 最小生成树第83-84页
        6.1.2 裂缝连接算法第84-87页
    6.2 路面破损程度评估第87-93页
        6.2.1 路面破损程度评价标准第87-88页
        6.2.2 裂缝参数计算方法第88-91页
        6.2.3 路面裂缝图像破损评估第91-93页
    6.3 本章小结第93-95页
总结与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视觉空间研究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型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研制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