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研究问题的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中小企业的意义 | 第14页 |
·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持续成长的意义 | 第15-16页 |
·文献回顾 | 第16-21页 |
·国内研究 | 第17-19页 |
·国外研究 | 第19-21页 |
·研究现状评价 | 第21页 |
·论文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及其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24-5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30页 |
·中小企业 | 第24-25页 |
·企业社会责任 | 第25-29页 |
·企业成长 | 第29-30页 |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理论回顾 | 第30-39页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回顾 | 第30-35页 |
·企业成长理论回顾 | 第35-39页 |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评价指标研究述评 | 第39-45页 |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研究述评 | 第39-42页 |
·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研究述评 | 第42-45页 |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关系的概念模型 | 第45-50页 |
·研究工具选择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评价量表开发 | 第53-71页 |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量表的开发 | 第53-61页 |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收集 | 第53页 |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预试性调查及修订 | 第53-57页 |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探索性研究 | 第57-61页 |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量表的开发 | 第61-70页 |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选定及指标定义 | 第61-64页 |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的预试性调查及修订 | 第64-67页 |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的探索性研究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创建期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关系研究 | 第71-85页 |
·中小企业创建期特征 | 第71-73页 |
·中小企业创建期人力资源特征 | 第72页 |
·中小企业创建期融资特征 | 第72页 |
·中小企业创建期技术创新特征 | 第72-73页 |
·中小企业创建期营销管理特征 | 第73页 |
·假设 | 第73-75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75-84页 |
·测量模型 | 第76-78页 |
·结构模型 | 第78-82页 |
·结果分析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成长期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关系研究 | 第85-99页 |
·中小企业成长期特征 | 第85-87页 |
·中小企业成长期人力资源特征 | 第86页 |
·中小企业成长期融资特征 | 第86页 |
·中小企业成长期的技术创新特征 | 第86-87页 |
·中小企业成长期营销管理特征 | 第87页 |
·假设 | 第87-88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88-98页 |
·测量模型 | 第90-92页 |
·结构模型 | 第92-96页 |
·结果分析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成熟期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成长性关系研究 | 第99-111页 |
·中小企业成熟期特征 | 第99-100页 |
·中小企业成熟期人力资源特征 | 第99-100页 |
·中小企业成熟期的融资特征 | 第100页 |
·中小企业成熟期技术创新特征 | 第100页 |
·中小企业成熟期营销管理特征 | 第100页 |
·假设 | 第100-102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102-109页 |
·测量模型 | 第103-106页 |
·结构模型 | 第106-108页 |
·结果分析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20页 |
·结论 | 第111-113页 |
·政策建议 | 第113-118页 |
·进一步发挥政府监管引导和调节干预的作用 | 第113-115页 |
·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报告和社会监督机制 | 第115-117页 |
·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自律自愿机制 | 第117-1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18-119页 |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2页 |
附录一 | 第132-136页 |
附录二 | 第136-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