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观下的高中艺术班语文教学--以中山一中艺术班语文教学为例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引论 | 第11-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二.艺术类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 对高中语文课性质的认识和定位不清 | 第12页 |
(二) 对语文的阅读价值理解过于简单化 | 第12页 |
(三) 课堂上没有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 第12-13页 |
三.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 有关教育哲学与课程方面的研究 | 第14页 |
(二) 有关大语文观教学理念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高中艺术班语文教学特性研究 | 第15页 |
(四) 相关交叉学科教学研究 | 第15页 |
(五) 对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研究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大语文观的提出及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一.“大语文观”的界定 | 第17-19页 |
二.“大语文”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 | 第19页 |
(一) 系统科学理论 | 第19页 |
(二) 生活模式理论 | 第19页 |
三.“大语文”的教学特征 | 第19-21页 |
(一) 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 第20页 |
(二) 情景的创设与构造 | 第20-21页 |
(三) 小组学习的广泛应用 | 第21页 |
四.高中艺术生与普通高中生的比较 | 第21-24页 |
(一) 学习目标 | 第21-22页 |
(二) 思维方式 | 第22页 |
(三) 学习适应性 | 第22-23页 |
(四) 学习进度障碍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大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要求 | 第24-29页 |
一.“艺术类高中生”的语文课程要求 | 第24-25页 |
二.基本原则 | 第25-27页 |
(一) 个体性原则 | 第25页 |
(二) 情绪引导原则 | 第25-26页 |
(三) 灵活性原则 | 第26页 |
(四) 开放性原则 | 第26-27页 |
三.教材编排与教学设计 | 第27页 |
四.语文教师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转变 | 第27-29页 |
(一) 教育目标的转变 | 第28页 |
(二) 教学方法的转变 | 第28页 |
(三) 师生关系的的转变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高中艺术生大语文教学策略与途径 | 第29-36页 |
一.注重情感因素的植入 | 第29-32页 |
(一) 注重授课节奏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 | 第30页 |
(二)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第30-31页 |
(三) 注重课堂民主氛围的培育 | 第31-32页 |
(四) 关注学生,努力为他们解疑释惑 | 第32页 |
二.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落实 | 第32-34页 |
三.注重能激发学生情感体悟的情境氛围的创造 | 第34-36页 |
(一) 注重情感的渗透 | 第34页 |
(二) 通过课堂讨论对话的方式渗透 | 第34-35页 |
(三) 善于发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