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3-25页 |
1.1 治疗多药耐药肿瘤的策略 | 第13-16页 |
1.1.1 刺激响应性纳米药物输送系统 | 第13-14页 |
1.1.2 化疗-光疗联合治疗抗多药耐药肿瘤 | 第14-15页 |
1.1.3 抗肿瘤药物与化疗增敏剂联用 | 第15-16页 |
1.2 抗肿瘤药物与化疗增敏剂 | 第16-20页 |
1.2.1 阿霉素 | 第16-17页 |
1.2.2 姜黄素与聚姜黄素 | 第17-20页 |
1.3 介孔碳纳米粒 | 第20-22页 |
1.3.1 介孔碳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3.2 介孔碳纳米粒的性质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3 介孔碳纳米粒的研究目前所存在的局限性 | 第22页 |
1.4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 第22-25页 |
第二章 介孔碳纳米粒的制备、表面修饰及表征与评价 | 第25-37页 |
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5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2.1 介孔碳纳米粒的制备 | 第26页 |
2.2.2 介孔碳纳米粒的表面羧基化改性 | 第26-27页 |
2.2.3 介孔碳纳米粒、羧基化改性介孔碳纳米粒的表征 | 第27-28页 |
2.2.4 介孔碳纳米粒的光热性质考察 | 第28页 |
2.2.5 介孔碳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考察 | 第28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2.3.1 介孔碳纳米粒、羧基化改性介孔碳纳米粒大小、结构和性状 | 第28-33页 |
2.3.2 介孔碳纳米粒的光热性质 | 第33-34页 |
2.3.3 介孔碳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DOX@MCNs的制备、表征及化疗-光疗联合治疗评价 | 第37-52页 |
3.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37-38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37-38页 |
3.1.3 细胞株 | 第3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3.2.1 MCNs的载药性质考察 | 第38页 |
3.2.2 DOX@MCNs的表征及其光热性质考察 | 第38-39页 |
3.2.3 DOX@MCNs的释药性质考察 | 第39页 |
3.2.4 DOX@MCNs的细胞摄取、蓄积和分布 | 第39页 |
3.2.5 DOX@MCNs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 第39-40页 |
3.2.6 细胞内ROS水平检测 | 第40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3.3.1 DOX@MCNs的载药量及包封率 | 第40-42页 |
3.3.2 DOX@MCNs的大小、结构和性状及光热性质 | 第42-45页 |
3.3.3 DOX@MCNs的释药性质 | 第45-47页 |
3.3.4 DOX@MCNs的细胞摄取、蓄积和分布 | 第47-48页 |
3.3.5 DOX@MCNs的体外细胞毒性 | 第48-49页 |
3.3.6 细胞内ROS水平检测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PEG-PCDA/DOX@MCNs的制备、表征及化疗光疗联合治疗评价 | 第52-78页 |
4.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52-54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52-53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53-54页 |
4.1.3 细胞株 | 第5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4-58页 |
4.2.1 PEG-PCDA的合成及表征 | 第54-55页 |
4.2.2 PEG-PCDA/DOX@MCNs的构建 | 第55页 |
4.2.3 PEG-PCDA/DOX@MCNs的表征及光热性质考察 | 第55页 |
4.2.4 PEG-PCDA/DOX@MCNs的释药特性考察 | 第55-56页 |
4.2.5 PEG-PCDA/DOX@MCNs的细胞摄取 | 第56页 |
4.2.6 PEG-PCDA/DOX@MCNs的细胞内定位 | 第56页 |
4.2.7 PEG-PCDA/DOX@MCNs的细胞外排 | 第56-57页 |
4.2.8 PEG-PCDA/DOX@MCNs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 第57页 |
4.2.9 细胞内ROS水平检测 | 第57页 |
4.2.10 PEG-PCDA/DOX@MCNs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57-58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76页 |
4.3.1 PEG-PCDA的分子量及其组成 | 第58页 |
4.3.2 PEG-PCDA/DOX@MCNs的大小、结构和性能及光热性质 | 第58-63页 |
4.3.3 PEG-PCDA/DOX@MCNs的载药及释药特性 | 第63-67页 |
4.3.4 PEG-PCDA/DOX@MCNs的细胞摄取 | 第67-69页 |
4.3.5 PEG-PCDA/DOX@MCNs的细胞内定位 | 第69-71页 |
4.3.6 PEG-PCDA/DOX@MCNs的细胞外排 | 第71-72页 |
4.3.7 PEG-PCDA/DOX@MCNs体外细胞毒性 | 第72-74页 |
4.3.8 细胞内ROS水平 | 第74-75页 |
4.3.9 PEG-PCDA/DOX@MCNs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75-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8-80页 |
5.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 文献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