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用燃料、润滑料论文--加油站及其设备论文

L-CNG加气站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与安全评价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L-CNG加气站特性第13-14页
        1.2.1 L-CNG特性第13页
        1.2.2 L-CNG加气站工艺第13-14页
    1.3 L-CNG加气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第14-17页
        1.3.1 L-CNG加气站物料危害因素分析第14-15页
        1.3.2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第15-16页
        1.3.3 主要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第16-17页
        1.3.4 工艺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第17页
    1.4 国内外现有重大危险源评价现状第17-23页
        1.4.1 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2 国内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3 国内外现有主要评价方法介绍第19-23页
    1.5 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第23-26页
第二章 L-CNG加气站危险源的辨识分析第26-46页
    2.1 危险源的辨识第26-27页
    2.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第27-28页
    2.3 重大事故模式的分析第28-33页
        2.3.1 加气站重大事故统计分析第28-29页
        2.3.2 LNG泄漏引起事故模式分析第29-33页
    2.4 重大事故原因的分析第33-44页
        2.4.1 L-CNG加气站事故树的建立第33-42页
        2.4.2 L-CNG加气站系统事故树的定性分析第42-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加气站泄漏喷射火危害模拟分析第46-65页
    3.1 模型建立第46-49页
        3.1.1 FDS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第46-47页
        3.1.2 LNG参数设定第47-48页
        3.1.3 研究对象及参数第48页
        3.1.4 模拟区域与网格划分第48-49页
    3.2 喷射火数值模拟分析第49-63页
        3.2.1 LNG喷射火焰特性研究第49-53页
        3.2.2 热辐射分析第53-63页
    3.3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第65-81页
    4.1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改进第65-69页
        4.1.1 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介绍第65-69页
    4.2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改进第69-73页
        4.2.1 方法评价的不足第69-70页
        4.2.2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改进第70-73页
    4.3 评价方法应用第73-78页
        4.3.1 加气站总图布置第73-74页
        4.3.2 加气规模第74-75页
        4.3.3 主要设备第75-76页
        4.3.4 评价方法应用及改进前后比较第76-77页
        4.3.5 与基于风险的检测(RBI)对加气站喷射火后果的比较第77-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五章 L-CNG加气站安全评价软件开发第81-88页
    5.1 L-CNG加气站安全评价软件的界面设计第81-85页
        5.1.0 安全评价系统主界面设计第81-82页
        5.1.1 加气站基本信息界面设计第82页
        5.1.2 加气站内设备信息界面设计第82-84页
        5.1.3 加气站安全评价结果显示界面设计第84-85页
        5.1.4 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界面设计第85页
    5.2 L-CNG加气站安全评价软件的主要功能第85-86页
        5.2.1 数据管理维护功能第85-86页
        5.2.2 L-CNG加气站安全评价功能第86页
        5.2.3 L-CNG加气站危险事故预测功能第86页
    5.3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第88-90页
    6.1 结论第88-89页
    6.2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致谢第93-95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线系统抗震性能研究及易损性分析
下一篇:京津冀水循环健康评价与水资源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