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管线系统抗震性能研究及易损性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7页
        1.1.1 基于性态的地震工程第11-12页
        1.1.2 非结构构件震害第12-14页
        1.1.3 抗震韧性第14-17页
    1.2 相关研究的进展第17-22页
        1.2.1 管线系统抗震性能研究第17-20页
        1.2.2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及易损性分析研究进展第20-21页
        1.2.3 非结构构件分析模型研究进展第21-22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第22-25页
第二章 隔震结构柔性连接管线拟静力试验第25-41页
    2.1 研究背景第25-26页
    2.2 柔性连接管线系统第26-28页
        2.2.1 隔震层柔性连接管线的抗震要求第26页
        2.2.2 柔性连接管线的构造第26-28页
    2.3 试验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第28-32页
        2.3.1 试验加载装置第28-29页
        2.3.2 试验加载方案第29-31页
        2.3.3 位移放大装置分析第31-32页
    2.4 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第32-36页
        2.4.1 试验现象第32-34页
        2.4.2 损伤极限状态与易损性分析第34-36页
    2.5 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第36-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消防管线卡箍接头拟静力试验第41-53页
    3.1 研究背景第41-42页
    3.2 试验概况第42-47页
        3.2.1 试验体参数第42-43页
        3.2.2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第43-45页
        3.2.3 试验测量方案第45-47页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3.3.1 试验体破坏现象及滞回曲线第47-50页
        3.3.2 易损性分析第50-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抗震支吊架性能检测试验第53-71页
    4.1 研究背景第53-54页
    4.2 试验体简介第54-55页
    4.3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FM1950)第55-56页
    4.4 试验滞回曲线(FM1950)第56-57页
    4.5 损伤极限状态及易损性分析(FM1950)第57-58页
    4.6 FEMA461补充试验第58-60页
    4.7 抗震支吊架振动台试验第60-70页
        4.7.1 研究背景第60页
        4.7.2 试验装置和加载方案第60-64页
        4.7.3 测量方案第64页
        4.7.4 地震动及加载方案第64-65页
        4.7.5 试验结果和现象第65-70页
    4.8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及易损性分析第71-91页
    5.1 原型结构设计第71-72页
    5.2 OPENSEES建模第72-73页
    5.3 OPENSEES模型验证第73-75页
    5.4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第75-77页
        5.4.1 计算理论第75-76页
        5.4.2 地震动选择第76页
        5.4.3 概率地震需求计算第76-77页
    5.5 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第77-81页
    5.6 带柔性连接管线隔震结构响应计算及易损性分析第81-87页
    5.7 消防管线系统易损性分析第87-88页
        5.7.1 卡箍接头易损性分析第87-88页
        5.7.2 抗震支吊架易损性分析第88页
    5.8 本章小结第88-91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91-95页
    6.1 主要结论第91-93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作者简介第10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05-106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获奖项第10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6-107页
附录A第107-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某SUV车型的白车身NVH多目标性能优化
下一篇:L-CNG加气站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与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