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供销管理论文

绿色供应商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30页
   ·问题缘起第11-13页
     ·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产生第11页
     ·供应链管理走向"绿色"的发展趋势第11-12页
     ·绿色供应商的重要性与不确定性第12-13页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3-21页
     ·绿色供应商选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第13-16页
     ·供应商成长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第16-17页
     ·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因素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第17-19页
     ·绿色供应商选择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第19-21页
   ·绿色供应商管理的关键问题分析第21-22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22-25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研究思路第23-25页
   ·研究意义第25-26页
   ·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第26-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2 理论基础第30-43页
   ·绿色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第30-34页
     ·绿色供应链的界定第30-31页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第31-32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第32-33页
     ·绿色供应商管理第33-34页
   ·粗糙集理论第34-36页
     ·信息系统第34页
     ·不可分辨关系第34-35页
     ·上近似和下近似第35-36页
     ·属性约简与核属性第36页
     ·属性信息量第36页
     ·属性的重要性第36页
   ·灰色系统理论第36-39页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第37页
     ·灰数第37页
     ·灰色关联分析(GRA)第37-39页
   ·邻域粗糙集理论第39-41页
     ·邻域的定义第39-40页
     ·邻域的上近似和下近似第40-41页
     ·邻域的依赖性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3 基于粗糙集和灰色系统理论的绿色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第43-67页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第43-45页
     ·绿色供应商选择问题概述第43页
     ·绿色供应商选择问题的重要性与意义第43-44页
     ·绿色供应商选择的研究特征第44页
     ·粗糙集理论和灰色理论对该问题的适用性第44-45页
   ·绿色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5-53页
     ·绿色供应商的选择因素概述第45-46页
     ·绿色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46-47页
     ·绿色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分析第47-49页
     ·绿色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的选取第49-53页
   ·绿色供应商选择模型的建立第53-64页
   ·敏感性分析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4 基于不完备信息系统粗糙集的绿色供应商成长问题研究第67-89页
   ·绿色供应商成长问题的研究第67-72页
     ·绿色供应商成长内涵第67页
     ·绿色供应商成长的必要性第67-68页
     ·绿色供应商成长问题的研究思路第68页
     ·解决绿色供应商成长的问题的流程第68-70页
     ·绿色供应商成长评估方法及粗糙集对该问题的适用性第70-71页
     ·粗糙集理论对不完备信息的处理第71-72页
   ·绿色供应商成长方案体系的分析与建立第72-76页
     ·绿色供应商成长相关理论的发展第72-73页
     ·绿色供应商成长方案体系的建立第73-76页
   ·绿色供应商成长方案评价模型的建立第76-86页
   ·常规性分析与研究探讨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5 基于邻域粗糙集的绿色供应商的绩效评价问题研究第89-127页
   ·绿色供应商绩效问题研究第89-90页
     ·绿色供应商绩效评价的概念第89页
     ·绿色供应商绩效评价的目的和必要性第89-90页
     ·绿色供应商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方法第90页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第90-93页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介绍第90-91页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结构框架第91-92页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供应链度量指标第92-93页
   ·绿色供应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与量化分析第93-111页
     ·绩效评价系统(PMS)第93-94页
     ·绿色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94-97页
     ·绿色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的内涵与量化分析第97-111页
   ·绿色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第111-124页
   ·敏感性分析第124-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27-132页
   ·研究结论与创新第127-131页
     ·主要结论第127-129页
     ·创新点第129-131页
   ·研究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49-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作者简介第151-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乐观情况下的盈余管理约束模型研究
下一篇:中外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及其政府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