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内燃机动力装置论文--柴油机论文

基于以太网通讯的主动隔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主动隔振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振动监测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主动隔振系统的通讯开发第15-34页
    2.1 主动隔振系统总体框架第15-16页
    2.2 以太网通讯介绍第16-19页
        2.2.1 以太网协议结构第17-18页
        2.2.2 数据的封装与分用第18-19页
    2.3 调试软件与下位机通讯协议选择第19页
    2.4 基于UD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开发第19-33页
        2.4.1 UDP协议概述第19-20页
        2.4.2 UDP数据报大小第20-22页
        2.4.3 实时数据通信协议设计第22-30页
        2.4.4 参数配置通讯协议第30-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调试软件功能开发第34-50页
    3.1 C第34页
    3.2 功能分析与模块设计第34-36页
    3.3 通道辨识界面第36-37页
    3.4 实时曲线界面第37-39页
    3.5 参数配置及存储第39-43页
        3.5.1 XML文件简介第40页
        3.5.2 XML文档的语法规则第40-41页
        3.5.3 XML文档在调试软件中的应用第41-43页
    3.6 软件功能测试第43-49页
        3.6.1 辨识功能测试第43-44页
        3.6.2 通讯协议及实时曲线界面测试第44-47页
        3.6.3 参数配置功能测试第47-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控制器自适应控制算法研究第50-73页
    4.1 LMS算法第50-52页
    4.2 FxLMS算法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第52-57页
        4.2.1 基于前馈控制的FxLMS算法第52-55页
        4.2.2 FxLMS算法性能分析第55-57页
    4.3 次级通道辨识及主动控制仿真实验第57-67页
        4.3.1 仿真建模及次级通道辨识第57-59页
        4.3.2 主动控制仿真分析第59-66页
        4.3.3 仿真结果分析第66-67页
    4.4 次级通道辨识及主动控制算法的C语言实现第67-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5.1 总结第73页
    5.2 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配置思想的船舶动力设备监测数据信息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动线与时间的船舶公共空间布局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