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项目点火开关功能不良质量改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质量管理理论介绍 | 第10-11页 |
1.2.2 PDCA质量环介绍 | 第11-12页 |
1.2.3 汽车行业点火开关重大质量问题回顾 | 第12页 |
1.2.4 A项目点火开关功能不良介绍 | 第12-13页 |
1.2.5 异物的控制方法 | 第13-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K公司概况与A项目点火开关功能不良状况 | 第17-34页 |
2.1 K公司与加工车间概况 | 第17-18页 |
2.1.1 K公司概况 | 第17页 |
2.1.2 注塑车间和装配车间概况 | 第17-18页 |
2.2 A项目点火开关结构功能介绍与质量要求 | 第18-20页 |
2.2.1 点火开关结构功能介绍 | 第18-20页 |
2.2.2 点火开关的质量要求 | 第20页 |
2.3 A项目点火开关生产工艺流程 | 第20-22页 |
2.4 A项目点火开关质量改善课题的选择 | 第22页 |
2.5 A项目点火开关功能不良状况 | 第22-33页 |
2.5.1 零公里抱怨状况 | 第22-24页 |
2.5.2 售后不良状况 | 第24-26页 |
2.5.3 失败成本统计 | 第26-27页 |
2.5.4 点火开关功能不良检测方法 | 第27页 |
2.5.5 点火开关功能不良质量分析 | 第27-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KL75 路功能不良产生原因分析 | 第34-44页 |
3.1 功能不良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4-41页 |
3.1.1 人员对点火开关功能不良的影响 | 第36页 |
3.1.2 设备对点火开关功能不良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3 材料对点火开关功能不良的影响 | 第37页 |
3.1.4 环境对点火开关功能不良的影响 | 第37-38页 |
3.1.5 设计对点火开关功能不良的影响 | 第38-41页 |
3.2 点火开关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确认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A项目点火开关功能不良的质量改善方案 | 第44-50页 |
4.1 质量改善模式的四个阶段 | 第44-46页 |
4.1.1 第一阶段PLAN | 第44-45页 |
4.1.2 第二阶段DO | 第45-46页 |
4.1.3 第三阶段CHECK | 第46页 |
4.1.4 第四阶段ACTION | 第46页 |
4.2 质量改善目标和计划 | 第46-47页 |
4.3 质量改善的组织 | 第47-48页 |
4.4 点火开关功能不良改善方案的制定 | 第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A项目点火开关功能不良改善方案的实施 | 第50-64页 |
5.1 现场异物防止及去除措施 | 第50-56页 |
5.1.1 Typhoon除尘系统的导入 | 第50-53页 |
5.1.2 人工操作位防尘 | 第53-54页 |
5.1.3 工装夹具的改善 | 第54-55页 |
5.1.4 ESD | 第55页 |
5.1.5 包装改善 | 第55-56页 |
5.2 KL75 接通稳定性改善 | 第56-57页 |
5.3 触点镀层改善 | 第57页 |
5.4 弹簧支撑块材料改善 | 第57-58页 |
5.5 弹簧支撑块增加油脂 | 第58-59页 |
5.6 旋转壳体分型线改善 | 第59页 |
5.7 点火开关功能不良改善效果分析 | 第59-62页 |
5.7.1 改善后零公里不良状况分析 | 第60页 |
5.7.2 改善后售后不良状况分析 | 第60-61页 |
5.7.3 改善后失败成本分析 | 第61-6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