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司法拍卖问题研究--以“淘宝网模式”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网络司法拍卖的概述 | 第9-17页 |
(一)网络司法拍卖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 第9-11页 |
1.网络司法拍卖的概念 | 第9-10页 |
2.网络司法拍卖的性质 | 第10-11页 |
3.网络司法拍卖的特征 | 第11页 |
(二)网络司法拍卖和传统的司法拍卖间的比较 | 第11-13页 |
1.传统司法拍卖 | 第12页 |
2.网络司法拍卖 | 第12-13页 |
(三)网络司法拍卖的现行模式 | 第13-17页 |
1.现行网络司法拍卖模式 | 第13-15页 |
2.三种典型网络司法拍卖模式的比较 | 第15-17页 |
二、网络司法拍卖发展的现状 | 第17-24页 |
(一)网络司法拍卖的立法现状 | 第17-18页 |
(二)实践现状——以淘宝网模式为例 | 第18-24页 |
1.参与网络司法拍卖的竞拍者现状 | 第18-19页 |
2.参与网络司法拍卖的标的物现状 | 第19-20页 |
3.参与网络司法拍卖的法院现状 | 第20-24页 |
三、网络司法拍卖存在的问题 | 第24-32页 |
(一)在立法层面呈现的问题 | 第24-29页 |
1.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滞后 | 第24页 |
2.网络司法拍卖参与者的法律关系定位不清 | 第24-26页 |
3.权利主体的救济权缺乏保障 | 第26-28页 |
4.网络司法拍卖交易安全存有隐患 | 第28页 |
5.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 第28-29页 |
(二)在实践层面呈现的问题 | 第29-32页 |
1.网络资金的沉淀存在质疑 | 第29-30页 |
2.网络司法拍卖缺乏规范的辅助服务 | 第30页 |
3.网络司法拍卖存在成功交付困难 | 第30-32页 |
4.单一的网络司法拍卖存在缺陷 | 第32页 |
四、完善网络司法拍卖的策略及建议 | 第32-43页 |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 第32-34页 |
(二)明确各参与者之间的法律地位关系 | 第34-35页 |
1.明确各参与者的法律地位 | 第34-35页 |
2.明确各参与者间的法律关系 | 第35页 |
(三)完善相关主体的救济制度 | 第35-36页 |
(四)加强网络司法拍卖平台的网络技术保障 | 第36页 |
(五)不断完善网络司法拍卖的监督机制 | 第36-38页 |
1.加强法院的内部监督 | 第37页 |
2.强化法院的外部监督 | 第37-38页 |
(六)强化对沉淀资金的管理 | 第38页 |
(七)网络司法拍卖辅助服务市场化 | 第38-39页 |
(八)协调各相关部门促进网络拍卖成功交付 | 第39-40页 |
1.完善拍卖标的物查验机制 | 第40页 |
2.建立法院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 | 第40页 |
(九)优化网络司法拍卖的模式 | 第40-43页 |
1.建立区域化的网络司法拍卖模式 | 第40-41页 |
2.统一的网络司法拍卖与线下的委托拍卖结合进行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