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1.1 聚谷氨酸 | 第12-14页 |
1.1.1 聚谷氨酸的结构与性质 | 第12-13页 |
1.1.2 聚谷氨酸的合成与代谢调控 | 第13-14页 |
1.2 γ-PGA的提取纯化方法 | 第14-16页 |
1.2.1 发酵液的预处理 | 第14-15页 |
1.2.2 γ-PGA的提取纯化 | 第15-16页 |
1.2.3 γ-PGA的提取纯化方法的改进 | 第16页 |
1.3 聚谷氨酸发酵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6-20页 |
1.3.1 碳氮源对γ-PGA生成的影响 | 第16-18页 |
1.3.2 谷氨酸对γ-PGA合成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3 金属盐离子对γ-PGA合成的影响 | 第19页 |
1.3.4 pH和溶氧对γ-PGA合成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 聚谷氨酸分子量的测定 | 第20-23页 |
1.4.1 SDS-PAGE法 | 第21页 |
1.4.2 GPC法 | 第21-22页 |
1.4.3 2,4二硝基氟苯法 | 第22页 |
1.4.4 粘度法 | 第22-23页 |
1.5 聚谷氨酸的应用 | 第23-28页 |
1.5.1 γ-PGA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第23-24页 |
1.5.2 γ-PGA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24-26页 |
1.5.3 聚谷氨酸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1.6 枯草芽孢杆菌在农业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1.7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9-30页 |
1.8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30-32页 |
第2章 产γ-PGA菌种的筛选 | 第32-40页 |
2.1 前言 | 第32页 |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2-35页 |
2.2.1 筛选原料与对照菌 | 第32页 |
2.2.2 试剂 | 第32-34页 |
2.2.3 仪器 | 第34-3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2.3.1 培养基组分 | 第35页 |
2.3.2 筛选原料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35页 |
2.3.3 菌种的分离 | 第35-36页 |
2.3.4 菌种的保藏 | 第36页 |
2.3.5 菌落形态观察与革兰氏染色 | 第36页 |
2.3.6 菌体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6-3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2.4.1 菌落形态 | 第37-38页 |
2.4.2 革兰氏染色结果 | 第38页 |
2.4.3 WJ47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8-39页 |
2.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菌种分类 | 第40-48页 |
3.1 前言 | 第40页 |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2.2 试剂 | 第40-41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3.3.1 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3.3.2 16S rDNA序列的PCR扩增 | 第42页 |
3.3.3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 第42-44页 |
3.3.4 16S rDNA的测序 | 第44页 |
3.3.5 MEGA6.0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4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3.4.1 WJ47 菌株基因组DNA提取与电泳 | 第44-45页 |
3.4.2 PCR扩增电泳结果 | 第45页 |
3.4.3 16S rDNA序列测序拼接结果 | 第45-46页 |
3.4.4 MEGA6.0对16S rDNA序列的比对 | 第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发酵产物提取与鉴定 | 第48-57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 | 第48-4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4.2.2 试剂 | 第48页 |
4.2.3 主要仪器 | 第48-4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4.3.1 培养基 | 第49页 |
4.3.2 产物的发酵提取 | 第49页 |
4.3.3 产物的验证 | 第49-50页 |
4.3.4 粘度法测定分子量 | 第50-51页 |
4.3.5 发酵液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51-5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4.4.1 产物与标准PGA水解液的薄层层析 | 第53-54页 |
4.4.2 产物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54-55页 |
4.5 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固体发酵物作为菌肥在辣椒种植上的应用 | 第57-73页 |
5.1 前言 | 第57页 |
5.2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 | 第57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7-64页 |
5.3.1 固体发酵条件的探索 | 第57-61页 |
5.3.2 确定最佳氮肥 | 第61页 |
5.3.3 盐碱胁迫对WJ47菌株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4 辣椒种植实验 | 第62-63页 |
5.3.5 WJ47菌株在土壤中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 第63-64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4-71页 |
5.4.1 从豆渣酒糟玉米粉中找出最佳固体基质 | 第64页 |
5.4.2 确定培养基的含水量 | 第64-65页 |
5.4.3 确定最佳培养温度 | 第65页 |
5.4.4 确定培养基的最佳初始pH值 | 第65-67页 |
5.4.5 氮肥对WJ47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67页 |
5.4.6 盐碱胁迫对WJ47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67-69页 |
5.4.7 辣椒种植实验 | 第69-70页 |
5.4.8 WJ37菌株在土壤中的存活情况 | 第70-71页 |
5.5 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