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评析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国税系统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基本情况分析 | 第18-22页 |
2.1 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形成 | 第18-20页 |
2.1.1 职业倦怠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职业倦怠的形成 | 第18-20页 |
2.2 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 第20-21页 |
2.2.1 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 第20页 |
2.2.2 职业倦怠的危害 | 第20-21页 |
2.3 国税系统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特点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国税系统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案例分析 | 第22-31页 |
3.1 L国税局公务员基本情况分析 | 第22-24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24-30页 |
3.2.1 一对一访谈 | 第24-25页 |
3.2.2 问卷调查 | 第25页 |
3.2.3 统计分析 | 第25-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国税系统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1页 |
4.1 个体因素 | 第31-35页 |
4.1.1 个体的人口学因素 | 第31-33页 |
4.1.2 个体的人格特征 | 第33-34页 |
4.1.3 个人职业认知 | 第34-35页 |
4.2 组织因素 | 第35-38页 |
4.2.1 工作压力过大 | 第35-36页 |
4.2.2 队伍老龄化程度严重 | 第36-37页 |
4.2.3 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4.3 社会因素 | 第38-40页 |
4.3.1 公众对公务员的期望和要求过高 | 第38-39页 |
4.3.2 公众对公务员存在较大的误解 | 第39页 |
4.3.3 社会支持不足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国税系统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 第41-50页 |
5.1 个体层面 | 第41-42页 |
5.1.1 积极地增强抗压能力,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 | 第41页 |
5.1.2 理性地认识职业倦怠,及时进行自我调适 | 第41页 |
5.1.3 储备情绪资本,做好职业倦怠的干预和消除 | 第41-42页 |
5.2 组织层面 | 第42-48页 |
5.2.1 发挥非物质激励作用 | 第42-44页 |
5.2.2 制定特定群体个性化激励方案 | 第44-45页 |
5.2.3 应用EAP进行心理援助 | 第45-46页 |
5.2.4 发挥“数字人事”应有的激励作用 | 第46-48页 |
5.3 社会层面 | 第48页 |
5.3.1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 第48页 |
5.3.2 建设良好的理想信念体系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