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内部审计论文

HX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准则及框架要求第11-12页
        1.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第12-13页
        1.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第13-14页
        1.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应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第14-15页
        1.2.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应用现状的研究第15-16页
        1.2.6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与应用研究第16-17页
        1.2.7 文献评述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3 研究路线第20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第21-32页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第21-23页
        2.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与特征第21-22页
        2.1.2 风险向导向审计的发展历程第22-23页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框架第23-27页
        2.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第23页
        2.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职能第23-24页
        2.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约束条件第24-25页
        2.2.4 风险识别与评估第25页
        2.2.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第25-27页
    2.3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27-30页
        2.3.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第27-29页
        2.3.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可行性第29-30页
    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第30-31页
        2.4.1 战略管理理论第30-31页
        2.4.2 风险管理理论第31页
    2.5 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HX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况第32-48页
    3.1 HX商业银行背景介绍第32-35页
        3.1.1 HX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第32-34页
        3.1.2 HX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第34-35页
    3.2 HX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第35-41页
        3.2.1 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及职权范围第35-38页
        3.2.2 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情况第38-39页
        3.2.3 内部审计专用数据集市第39-40页
        3.2.4 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第40-41页
    3.3 HX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践第41-47页
        3.3.1 现场审计业务流程第41-44页
        3.3.2 非现场审计业务流程第44-45页
        3.3.3 专管员制度第45-47页
    3.4 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HX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第48-60页
    4.1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缺乏组织保障第48-49页
        4.1.1 基层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第48页
        4.1.2 三级内部审计体制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第48-49页
    4.2 风险理念未贯穿内部审计始终,未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第49-52页
        4.2.1 风险理念停留在概念层次第49页
        4.2.2 未有效发挥第三道防线作用第49-51页
        4.2.3 全局性、系统性风险把握不足第51-52页
    4.3 内部审计技术相对落后,难以支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效落地第52-54页
        4.3.1 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第52页
        4.3.2 审计专用数据不全面不完整第52-53页
        4.3.3 非现场审计技术支持力度不够第53-54页
        4.3.4 风险模型质量不高第54页
    4.4 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不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基础不扎实第54-56页
        4.4.1 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第54-55页
        4.4.2 信息占有分析能力不足第55-56页
        4.4.3 审计工作的创新和精细化不足第56页
        4.4.4 审计工作注重“破”,不注重“立”第56页
    4.5 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无法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支撑第56-59页
        4.5.1 审计人力资源供需矛盾问题突出第56-57页
        4.5.2 审计人员专业划分不清晰、结构不合理第57-58页
        4.5.3 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第58页
        4.5.4 对审计职业道德关注不够第58-59页
        4.5.5 审计文化建设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第59页
    4.6 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完善HX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策与建议第60-75页
    5.1 改革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夯实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石第60-62页
        5.1.1 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第60页
        5.1.2 找准定位适应发展要求第60-61页
        5.1.3 整合内部审计职责和权限第61页
        5.1.4 完善总部审计处室职能第61-62页
    5.2 强化风险导向理念,推进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第62-65页
        5.2.1 强化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第62-63页
        5.2.2 加强对第二道防线的监督评价第63页
        5.2.3 促进内部审计向咨询顾问角色转变第63-65页
    5.3 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提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科技支撑第65-67页
        5.3.1 建立完善风险模型库、指标库及问题库第65页
        5.3.2 优化风险评估体系,开展风险监测系统建设第65-66页
        5.3.3 持续推进风险模型建设第66-67页
        5.3.4 提升线索核实质效第67页
        5.3.5 加强非现场技术与现场审计的融合第67页
    5.4 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管理,提高内部审计质效第67-71页
        5.4.1 加强审计工作标准化管理,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第67-68页
        5.4.2 加强审计运行管理,推动审计任务高效完成第68-70页
        5.4.3 务实审计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审计质效第70页
        5.4.4 完善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第70-71页
    5.5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和文化建设,促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第71-73页
        5.5.1 建立内部审计专业技术序列第71页
        5.5.2 推进内部审计人才培养第71-72页
        5.5.3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人文关怀第72页
        5.5.4 优化激励约束机制第72-73页
        5.5.5 加强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第73页
    5.6 小结第73-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保险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指数平滑模型和ARIMA模型的博兴县鸡蛋价格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