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电磁波与电磁场论文

基于超材料的完美吸收体和慢光器件的主动调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41页
    1.1 电磁超材料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电磁超材料设计第15-21页
        1.2.1 材料的电磁特性第15-16页
        1.2.2 负折射率材料的性质第16-17页
        1.2.3 超材料的设计方法第17-21页
    1.3 超材料完美吸收体研究现状第21-27页
        1.3.1 超材料器件发展简述第21-22页
        1.3.2 超材料完美吸收体的频率拓展第22-23页
        1.3.3 吸收机制相关研究第23-24页
        1.3.4 宽谱完美吸收体研究现状第24-25页
        1.3.5 主动调控超材料完美吸收体研究现状第25-27页
    1.4 太赫兹波段超材料研究现状第27-32页
        1.4.1 太赫兹波简介第27-28页
        1.4.2 太赫兹波段超材料主动调控器件研究现状第28-32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第32-34页
        1.5.1 论文选题依据第32-33页
        1.5.2 论文具体工作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1页
第2章 电磁场有限元仿真介绍第41-49页
    2.1 有限元法简介第41页
    2.2 变分法介绍第41-43页
    2.3 有限元法求解过程第43-46页
        2.3.1 有限元法求解基本思路第43页
        2.3.2 有限元法空间离离散单元第43-44页
        2.3.3 一维情况的求解过程展示第44-46页
    2.4 电磁场仿真软件仿真流程介绍第46-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第3章 基于二氧化钒的可切换频带的完美吸收体第49-68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宽谱完美吸收体结构设计以及仿真第50-54页
        3.2.1 超材料完美吸收体吸收机理第50-52页
        3.2.2 结构设计第52-53页
        3.2.3 仿真方法第53页
        3.2.4 宽谱吸收体的仿真结果第53-54页
        3.2.5 小结第54页
    3.3 可切换频带宽谱完美吸收体设计及仿真第54-59页
        3.3.1 二氧化钒相变介绍第54-55页
        3.3.2 结构设计第55-57页
        3.3.3 仿真方法第57页
        3.3.4 可切换频带完美吸收体的仿真结果第57-59页
        3.3.5 小结第59页
    3.4 吸收机理的研究第59-63页
        3.4.1 完美吸收体的等效介电常数第59-60页
        3.4.2 通过仿真结果验证吸收机理第60-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第4章 基于多层石墨烯的可调控双带完美吸收体第68-89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石墨烯-介质多层结构中的电磁波第69-75页
        4.2.1 石墨烯的电导率第69-70页
        4.2.2 表面等离激元介绍第70-73页
        4.2.3 石墨烯-介质多层结构中的色散关系第73-75页
        4.2.4 小结第75页
    4.3 基于石墨烯-介质多层结构的完美吸收体第75-84页
        4.3.1 结构设计第75-76页
        4.3.2 仿真方法第76页
        4.3.3 仿真结果第76-78页
        4.3.4 经验公式的提出第78-80页
        4.3.5 经验公式和仿真计算结果的对比第80-83页
        4.3.6 吸收随角度变化结果第83-84页
        4.3.7 小结第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第5章 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波段慢光超快调控器件第89-111页
    5.1 引言第89-90页
    5.2 EIT超材料设计第90-94页
        5.2.1 EIT产生机理第90-92页
        5.2.2 材料选择第92页
        5.2.3 结构设计第92-93页
        5.2.4 仿真结果第93-94页
        5.2.5 小结第94页
    5.3 样品制作第94-96页
    5.4 太赫兹平台介绍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第96-102页
        5.4.1 透射式太赫兹测试平台第96-99页
        5.4.2 数据处理方式第99页
        5.4.3 样品的太赫兹测试结果第99-102页
        5.4.4 小结第102页
    5.5 器件慢光调控性能研究第102-106页
        5.5.1 慢光现象介绍第102-103页
        5.5.2 器件慢光调控性能第103-105页
        5.5.3 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解释第105-106页
        5.5.4 小结第106页
    5.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111-114页
    6.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11-112页
    6.2 展望第112-11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urora-A抑制剂重塑乳腺肿瘤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一贯贡献者效应及其传播机制:认同与自我超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