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第10-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思路、创新点 | 第19-20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9页 |
二、本文创新点 | 第19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一、STEAM教育 | 第20-21页 |
二、创客教育 | 第21页 |
三、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 | 第21页 |
四、STEAM教育与中国素质教育 | 第21-22页 |
五、STEAM教育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3-37页 |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3-26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3-24页 |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 第24-25页 |
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做中学 | 第26-28页 |
一、“从做中学”的内涵 | 第26页 |
二、“从做中学”教学原则的启示 | 第26-28页 |
第三节 STEAM教育理论 | 第28-34页 |
一、STEAM教育的理念 | 第28页 |
二、STEAM教学目标 | 第28页 |
三、STEAM教育的特征 | 第28-30页 |
四、STEAM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 第30-32页 |
五、STEAM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四节 教学设计理论 | 第34-36页 |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 第34页 |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模式 | 第34-35页 |
三、基本内容和方法 | 第35页 |
四、实际应用时的要求 | 第35-36页 |
第五节 相关理论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启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教学融合的策略、设计、评价 | 第37-60页 |
第一节 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及分析 | 第37-39页 |
一、教学对象分析 | 第37页 |
二、教材分析 | 第37页 |
三、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 | 第37-39页 |
第二节 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融合的教学策略 | 第39-41页 |
第三节 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融合的教学设计 | 第41-50页 |
一、教学设计定位, | 第41-43页 |
二、教学设计需求分析 | 第43-45页 |
三、教材分析 | 第45-46页 |
四、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融合的教学过程设计 | 第46-50页 |
第四节 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融合的教学评价 | 第50-60页 |
一、STEAM课程的形成性评价 | 第50-56页 |
二、终结性评价 | 第56-60页 |
第四章 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融合的教学设计实施 | 第60-75页 |
第一节 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融合的教学设计课例 | 第60-63页 |
一、土壤检测STEAM课例(为学生设计的部分) | 第60-62页 |
二、土壤检测STEAM课例(为教师设计的部分) | 第62-63页 |
第三节 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教学融合的实践的情况 | 第63-75页 |
一、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的过程 | 第63页 |
二、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融合的教学实践案例 | 第63-73页 |
三、STEAM教育与中学生物融合的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未来展望 | 第75-78页 |
第一节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75-77页 |
一、研究成果 | 第75页 |
二、研究结论 | 第75-77页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第77-78页 |
一、研究反思 | 第77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77页 |
三、未来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