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域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研究方法和逻辑理路 | 第15-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二、劳动者“吹哨”行为基本理论 | 第17-25页 |
(一)“吹哨”行为的内涵和特征 | 第17-19页 |
(二)劳动者“吹哨”行为之正当性基础 | 第19-23页 |
(三)劳动者“吹哨”行为之意义 | 第23-25页 |
三、我国劳动者“吹哨”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一)立法层面:劳动者“吹哨”保护制度的缺失 | 第25-26页 |
(二)司法层面:“吹哨人”维权之胜诉希望较小 | 第26-27页 |
四、劳动者“吹哨”行为之构成要件 | 第27-35页 |
(一)“吹哨”主体之范围 | 第28-29页 |
(二)主观上善意+合理相信 | 第29-31页 |
(三)“吹哨”行为的受理机关 | 第31-35页 |
五、我国劳动者“吹哨”行为保护机制的构建 | 第35-41页 |
(一)增设专门的保护条款 | 第35-36页 |
(二)明确奖励金额 | 第36-37页 |
(三)改进救济与处罚措施 | 第37-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