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五、研究假设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一、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 | 第14-17页 |
(一)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的界定 | 第14-16页 |
(二)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的测量 | 第16-17页 |
(三)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的研究 | 第17页 |
二、身体意象 | 第17-22页 |
(一) 身体意象的概念与结构 | 第17-20页 |
(二) 身体意象的评估 | 第20-21页 |
(三) 身体意象的有关研究 | 第21-22页 |
三、一般自我效能感 | 第22-24页 |
(一)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第22-23页 |
(二)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理论 | 第23页 |
(三)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23-24页 |
四、社交焦虑 | 第24-29页 |
(一) 社交焦虑的概念 | 第24-25页 |
(二) 社交焦虑的成因 | 第25-26页 |
(三) 社交焦虑的测量 | 第26-27页 |
(四)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身体意象、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 第27-29页 |
五、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结果 | 第31-49页 |
一、对象与方法 | 第31-32页 |
(一) 被试选择 | 第31页 |
(二) 测量工具 | 第31-32页 |
(三) 测量程序 | 第32页 |
(四) 统计方法与共同方法偏差控制 | 第32页 |
二、结果 | 第32-49页 |
(一) 研究工具的测量学鉴定 | 第32-37页 |
(二)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 第37-40页 |
(三) 身体意象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四)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 第41-43页 |
(五) 社交焦虑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 第43-45页 |
(六)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身体意象、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 | 第45页 |
(七)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身体意象、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八)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身体意象、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分析 | 第46-49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第49-58页 |
一、量表的测量属性探讨 | 第49-50页 |
二、大学生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的特点及差异探讨 | 第50-51页 |
三、大学生身体意象的特点及差异探讨 | 第51-52页 |
四、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差异探讨 | 第52页 |
五、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特点及差异探讨 | 第52-53页 |
六、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身体意象、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的相关和回归探讨 | 第53-55页 |
七、身体意象、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社交焦虑的序列中介作用探讨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