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基于生涯规划视角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7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11-13页
        (一)生涯规划第11-12页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第12-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15页
        (一)高职院校生涯规划研究现状第13页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生涯规划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相结合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5-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5页
        (二)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一章 生涯规划视角下高职学生管理概述第17-26页
    一、生涯规划理论分析第17-22页
        (一)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第17-18页
        (二)霍兰德人格类型论第18-20页
        (三)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第20-21页
        (四)教练技术论第21-22页
    二、生涯规划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传统学生管理的内涵比较第22页
    三、生涯规划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理念第22-24页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第23页
        (二)树立“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导向”的培养理念第23页
        (三)树立“生涯教育全程化”的管理理念第23-24页
    四、生涯规划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第24-26页
        (一)以职业倾向为标准,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第24页
        (二)注重职业价值引领,坚持“引导”与“激发”相结合第24-25页
        (三)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树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第25-26页
第二章 河北S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调查与分析第26-37页
    一、河北S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基本概况第26页
    二、河北S职业院校的问卷调查第26-30页
        (一)问卷设计第26页
        (二)问卷信度与效度控制第26-27页
        (三)问卷实施第27页
        (四)问卷结果分析第27-30页
    三、S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0-34页
        (一)学生管理理念陈旧,以“管住”学生为宗旨第30-31页
        (二)学生管理缺乏良性互动,学生管理方法单一第31-33页
        (三)学生管理效果不佳,各项工作浮于表面第33-34页
        (四)管理者对于学生的生涯问题缺少解决办法第34页
    四、S院校生管理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第34-37页
        (一)基于帕森斯特质论的问题归因—对学生特质把握不精准第34页
        (二)基于霍兰德人格类型论的问题归因—对学生类型分析不深入第34-35页
        (三)基于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的问题归因—对学生生涯认识不全面第35-36页
        (四)基于教练技术论的问题归因—对学生能动利用不充分第36-37页
第三章 生涯规划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第37-45页
    一、管理者层面第37-38页
        (一)更新管理理念第37-38页
        (二)创新管理模式第38页
    二、学生层面第38-41页
        (一)积极探索,科学规划第38-40页
        (二)主动行动,建构自我第40-41页
    三、学校层面第41-45页
        (一)生涯规划融入日常学生管理第41-42页
        (二)生涯规划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第42-43页
        (三)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第43页
        (四)生涯规划融入实践教育活动第43-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G职业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