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理学论文

假单胞菌L-乳酸分解代谢机制及分子改造

摘要第10-14页
ABSTRACT第14-18页
缩略词第19-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50页
    1. 微生物的乳酸代谢第20-26页
        1.1 微生物乳酸代谢相关蛋白第20-22页
        1.2 乳酸分解代谢涉及的关键酶第22-26页
    2. 乳酸代谢对微生物致病性的影响第26-30页
        2.1 乳酸代谢对奈瑟氏菌致病性的影响第26-28页
        2.2 乳酸代谢对其他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影响第28-30页
    3. 微生物乳酸代谢的调控第30-32页
        3.1 LldR调控蛋白及其对乳酸代谢的阻遏调控机制第30-31页
        3.2 LysR型调控蛋白及其对乳酸代谢的调控第31-32页
    4. 乳酸脱氢酶在生物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第32-36页
        4.1 乳酸脱氢酶在光学纯2-羟基羧酸生产方面的应用第33-35页
        4.2 乳酸脱氢酶在酮基羧酸生产方面的应用第35-36页
    5. 铜绿假单胞菌与囊性纤维化症第36-37页
        5.1 铜绿假单胞菌第36-37页
        5.2 囊性纤维化症第37页
    6. 论文的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50页
第二章 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L-乳酸分解代谢机制第50-98页
    1 引言第5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0-67页
        2.1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50-51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第51-52页
        2.3 菌株及质粒第52-54页
        2.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54-56页
        2.5 引物和DNA测序第56-57页
        2.6 LldD和LldA蛋白的克隆,外源表达与纯化第57-58页
        2.7 LldD和LldA酶学性质的测定第58-59页
        2.8 P.aeruginosa PAO1突变菌株及回补菌株的构建第59-61页
        2.9 DCPIP法和Oxytherm液相氧电极测定iLDHs活力第61-62页
        2.10 超速离心法进行iLDH胞内定位第62-63页
        2.11 P.aeruginosa PAO1 iLDHs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测定第63-65页
        2.12 共培养P.aeruginosa PAO1和aeruginosa (△lldD & △lldA)第65-66页
        2.13 生物膜检测第66-67页
        2.14 分析方法第6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7-94页
        3.1 L-乳酸对P.aeruginosa PAO1在SCFM中生长的影响第67-69页
        3.2 P.aeruginosa PAO1中含有两个氧化L-乳酸的酶第69-71页
        3.3 LldD和LldA的纯化与酶学性质鉴定第71-75页
        3.4 LldD和LldA的生理功能研究第75-79页
        3.5 LldD和LldA的亚细胞定位第79页
        3.6 LldD和LldA的表达特征第79-83页
        3.7 LldD和LldA对P.aeruginosa PAO1在CF环境中生存的作用第83-86页
        3.8 L-乳酸代谢对P.aeruginosa在CF环境中生物膜形成的作用第86-90页
        3.9 讨论第90-94页
    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第三章 铜绿假单胞菌新型L-iLDH编码基因lldA的表达调控第98-112页
    1 引言第9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98-104页
        2.1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98-99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第99页
        2.3 菌株及质粒第99-101页
        2.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101页
        2.5 引物和DNA测序第101-102页
        2.6 P.aeruginosa PAO1相关基因敲除菌株及回补菌株的构建第102-103页
        2.7 P.aeruginosa PAO1启动子融合质粒菌株的构建第103页
        2.8 提取细菌总RNA、cDNA合成第103页
        2.9 RT-PCR及qRT-PCR第103-104页
        2.10 β-半乳糖苷酶酶活检测第10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04-110页
        3.1 PA2383功能的初步鉴定第104-106页
        3.2 PA2383对lldA基因转录表达的调控作用第106-109页
        3.3 L-乳酸在PA2383对lldA基因转录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第109-110页
    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2页
第四章 改造恶臭假单胞菌乳酸代谢系统拆分生产L-2-羟基羧酸第112-136页
    1 引言第112-11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13-120页
        2.1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113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第113-114页
        2.3 菌株及质粒第114-115页
        2.4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115页
        2.5 引物和DNA测序第115-116页
        2.6 P.putida KT2440 L-乳酸脱氢酶LldD的基因敲除与回补第116-118页
        2.7 lldP、lldD及lldE基因的反转录PCR(RT-PCR)第118页
        2.8 粗酶液制备及iLDHs酶活测定第118-119页
        2.9 DL-乳酸、DL-羟基丁酸的手性拆分第119-120页
        2.10 HPLC分析2-羟基羧酸和2-酮基羧酸含量及手性第12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20-130页
        3.1 P.putida KT2440乳酸代谢操纵子的分析与鉴定第120-122页
        3.2 P.putida KT2440乳酸代谢系统的改造第122-124页
        3.3 P.putida KT2440和P.putida KTM对DL-乳酸的利用情况第124-126页
        3.4 P.putida KTM中D-iLDH的底物特异性及动力学参数第126-127页
        3.5 P.putida KTM全细胞拆分生产L-2-羟基羧酸第127-129页
        3.6 讨论第129-130页
    4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6页
第五章 利用甘油为廉价碳源制备生物催化剂高效生产2-酮基羧酸第136-158页
    1 引言第136-13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37-141页
        2.1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137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第137-138页
        2.3 菌株及质粒第138-139页
        2.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139页
        2.5 引物和DNA测序第139-140页
        2.6 P.putida KT2440乳酸操纵子调控蛋白LldR的基因敲除第140页
        2.7 外源表达VHb第140-141页
        2.8 粗酶液制备及iLDHs酶活测定第141页
        2.9 以甘油作为碳源制备全细胞催化剂生产2-酮基羧酸第141页
        2.10 HPLC分析2-羟基羧酸和2-酮基羧酸含量第14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41-154页
        3.1 P.putida KT2440乳酸代谢和甘油代谢调控系统的分析第141-145页
        3.2 P.putida KT2440 lldR敲除菌株的构建第145-146页
        3.3 验证敲除lldR对iLDHs表达产生的影响第146-148页
        3.4 VHb的表达对iLDHs氧化乳酸的活力的影响第148-150页
        3.5 引入VHb对全细胞催化活力的影响第150-151页
        3.6 利用全细胞催化法生产丙酮酸和2-酮基丁酸第151-153页
        3.7 讨论第153-154页
    4 本章小结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58页
结束语第158-160页
附录第160-164页
致谢第164-166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66-168页
附表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生长素响应因子ARFX调控侧根发育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松鼠科系统演化分析及不同基因的表现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