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生长素响应因子ARFX调控侧根发育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符号说明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3页
    1 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第14-18页
        1.1 生长素的合成第14-15页
        1.2 生长素转运第15-16页
        1.3 生长素信号转导第16-18页
            1.3.1 SCF~(TIR1/AFB)-Aux/IAA生长素受体复合物第17页
            1.3.2 生长素结合蛋白1(ABP1)第17-18页
    2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s)第18-24页
        2.1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s)具有模块结构第18-19页
        2.2 ARFs是转录激活子或转录抑制子第19-20页
        2.3 ARFs功能冗余第20页
        2.4 ARFs介导生长素信号反馈调控第20-21页
        2.5 ARFs结合位点特异性第21-22页
        2.6 ARFs也受不依赖生长素通路的调控第22页
        2.7 ARFs参与更高层次的转录调控第22-23页
        2.8 ARFs整合了许多激素通路第23-24页
        2.9 生长素反应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第24页
    3 侧根发生与调控第24-34页
        3.1 拟南芥根系统结构第24-25页
        3.2 生长素与侧根引发(Priming)第25页
        3.3 生长素与侧根起始(Initiation)第25-27页
        3.4 生长素与侧根萌发(Emergence)第27-30页
            3.4.1 突破内皮层第27-28页
            3.4.2 突破皮层和表皮第28-30页
        3.5 其它激素与侧根发育的关系第30页
        3.6 环境与侧根发育第30-34页
            3.6.1 糖第31页
            3.6.2 碳:氮比第31-32页
            3.6.3 氮第32页
            3.6.4 硫第32页
            3.6.5 磷第32-33页
            3.6.6 水胁迫第33页
            3.6.7 盐第33页
            3.6.8 ROS第33-34页
    4 PIFs整合外界环境和植物发育第34-39页
        4.1 PIFs位于PHY介导的光信号通路下游第34-35页
        4.2 PIFs调控的靶基因第35-36页
        4.3 PIFs转录调控模式第36-37页
        4.4 PIFs与激素关系第37-38页
        4.5 PIFs与糖第38-39页
        4.6 光信号通路与植物C/N调节第39页
    5 拟南芥特有基因QQS调控植物淀粉和蛋白含量第39-42页
        5.1 QQS基因鉴定和表达模式第39-40页
        5.2 QQS基因功能第40-41页
        5.3 QQS基因表达调控第41页
        5.4 QQS与NF-YC相互作用跨物种调控碳氮组成第41-42页
    6 研究目的和立题意义第42-43页
第二章 生长素响应基因ARFX参与生长素信号影响侧根发育第43-68页
    前言第43页
    1 实验材料第43-46页
        1.1 植物材料第43-44页
        1.2 植物培养材料第44页
        1.3 菌株和载体第44页
        1.4 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第44页
        1.5 实验仪器第44-45页
        1.6 各种溶液和培养基配置第45-46页
            1.6.1 常用培养基第45页
            1.6.2 常用抗生素第45-46页
    2 实验方法第46-53页
        2.1 拟南芥种植第46页
        2.2 RNA提取和反转录第46-47页
            2.2.1 使用QIAGEN RNeasy(?)Mini Kit进行RNA提取第46页
            2.2.2 RNA反转录第46-47页
        2.3 GUS染色第47页
        2.4 Confocal观察第47页
        2.5 拟南芥侧根原基透明化第47-48页
        2.6 质粒中提第48-49页
        2.7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第49-51页
            2.7.1 主要试剂第49-50页
            2.7.2 操作步骤第50-51页
            2.7.3 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第51页
                2.7.3.1 试剂准备第51页
                2.7.3.2 实验步骤第51页
        2.8 酵母双杂第51-53页
        2.9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第5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3-66页
        3.1 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arfx突变体第53-54页
        3.2 ARFX表达模式和表型第54-56页
        3.3 arfx突变体和ARFX过表达表型分析第56-59页
        3.4 ARFX是生长素信号途径的抑制因子第59-61页
        3.5 ARFX与IAA28互作第61-63页
        3.6 ARFX和ARF7的表达相互抑制第63-65页
        3.7 arfx突变体能够部分缓解arf7中减少的萌发侧根第65-66页
    4 讨论第66-68页
第三章 ARFX调控QQS基因影响植物C/N比和侧根的发育第68-82页
    前言第68页
    1 实验材料第68-69页
    2 实验方法第69-72页
        2.1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第69-71页
            2.1.1 抗体与酶联板结合第69页
            2.1.2 组织收集和体内交联第69页
            2.1.3 组织裂解和DNA超声第69-70页
            2.1.4 蛋白/DNA免疫沉淀第70页
            2.1.5 DNA-蛋白复合物解交联和DNA纯化第70-71页
        2.2 酵母单杂交第71页
        2.3 淀粉含量测定第71-72页
        2.4 淀粉12/KI染色第7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2-81页
        3.1 arfx-1突变体表达谱测序数据分析第72-75页
        3.2 ARFX直接调控QQS基因表达第75-77页
        3.3 arfx突变体有减少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第77-79页
        3.4 arfx-1/QQS RNAi可以回复arfx-1中增加的侧根萌发第79-81页
    4 讨论第81-82页
第四章 ARFX受PIFs转录因子调控参与庇荫对侧根萌发影响第82-94页
    前言第82页
    1 实验材料第82页
    2 实验方法第82-8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3-91页
        3.1 ARFX基因受PIFs转录调控第83-85页
        3.2 ARFX基因受光抑制主要发生在地上部分第85-87页
        3.3 PIFs,ARFX和QQS基因参与到庇荫诱导的侧根萌发减少第87-89页
        3.4 PIFs直接调控QQS基因表达并且影响淀粉含量和侧根萌发第89-91页
    4 讨论第91-94页
        4.1 光信号通路对生长素信号的调控第91页
        4.2 光信号通路对植物C/N比的调控第91-92页
        4.3 ARFX整合光信号通路与生长素和C/N比参与侧根发育调控第92-94页
论文创新点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12页
附表 论文所用部分引物第112-115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蛋白修饰酶GmFLD和HDA6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假单胞菌L-乳酸分解代谢机制及分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