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3页 |
1.3.1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0-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本文创新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5-36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5-32页 |
2.1.1 管理防御相关文献回顾 | 第15-20页 |
2.1.2 非效率投资相关文献回顾 | 第20-22页 |
2.1.3 现金持有价值相关的文献回顾 | 第22-28页 |
2.1.4 管理防御、非效率投资和现金持有价值之间关系研究文献回顾 | 第28-3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2-33页 |
2.2.2 控制权理论 | 第33-34页 |
2.2.3 自由现金流理论 | 第34-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研究假设 | 第36-42页 |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36-38页 |
3.1.1 管理防御的形成 | 第36页 |
3.1.2 非效率投资的形成 | 第36-37页 |
3.1.3 现金持有价值折价现象的形成 | 第37-38页 |
3.2 经理人管理防御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假设 | 第38页 |
3.3 经理人管理防御与公司现金持有价值关系研究假设 | 第38-39页 |
3.4 非效率投资与现金持有价值关系研究假设 | 第39-40页 |
3.5 非效率投资的中介作用研究假设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研究设计 | 第42-50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2页 |
4.2 变量设计及相关指标选取 | 第42-48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42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42-45页 |
4.2.3 中介变量 | 第45-46页 |
4.2.4 控制变量 | 第46-48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实证分析 | 第50-58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50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5.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51-52页 |
5.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2-56页 |
5.4.1 管理防御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5.4.2 管理防御对现金持有价值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5.4.3 非效率投资对现金持有价值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5.4.4 非效率投资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5-56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5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6.研究相关启示及局限性 | 第58-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60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0-63页 |
6.2.1 完善选拔经理人标准与制度,降低经理人的防御程度 | 第60-61页 |
6.2.2 设置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调整经理人的利益方向 | 第61页 |
6.2.3 建立公开透明的投资决策制度,提高投资效率 | 第61-62页 |
6.2.4 充分利用公司债务的治理效应,提高现金持有价值 | 第62-63页 |
6.3 研究局限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