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基于转录组分析探讨杂交加倍事件对水稻可变剪接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引言第8-18页
    1 杂交及杂种优势第8-11页
        1.1 杂种优势的重要性第8-9页
        1.2 杂种优势的结果及机理第9-11页
    2 多倍化及其后果第11-14页
        2.1 多倍体第11页
        2.2 多倍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1-12页
        2.3 多倍体转录组分析第12-14页
    3 可变剪接第14-16页
        3.1 可变剪接的功能第14页
        3.2 可变剪接的普遍性和演化第14-15页
        3.3 高通量测序及可变剪接第15页
        3.4 可变剪接的调控第15页
        3.5 杂交中发生的可变剪接第15-16页
    4 杂种和多倍体中可变剪接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5.1 研究目标第17页
        5.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材料与方法第18-22页
    1 实验材料第18页
    2 实验方法第18-22页
        2.1 实验材料的获取第18页
        2.2 RNA的提取第18-19页
        2.3 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第19-22页
            2.3.1 数据来源第19页
            2.3.2 数据预处理第19页
            2.3.3 回帖第19-20页
            2.3.4 重新注释参考基因组第20页
            2.3.5 报告剪接事件第20页
            2.3.6 量化剪接事件第20-21页
            2.3.7 基因功能分析第21页
            2.3.8 统计学分析第21-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39页
    1 转录组数据信息第22-23页
    2 可变剪接事件数目第23-25页
    3 杂交种的差异剪接基因第25-30页
        3.1 杂交种的差异剪接基因数目第25-26页
        3.2 差异剪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第26页
        3.3 剪接变化的类型第26-30页
    4 多倍体的差异剪接基因第30-36页
        4.1 四倍体水稻纯合度第30-31页
        4.2 多倍体中与亲本的剪接方式的比较第31-34页
        4.3 差异剪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第34-36页
    5 新出现或丢失的可变剪接事件第36-37页
    6 组织特异的可变剪接事件第37-39页
        6.1 组织特异的可变剪接事件数量第37-38页
        6.2 组织特异的可变剪接事件的生物学功能第38-39页
讨论第39-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附表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cpDNA序列对甘肃、青海道地药材大黄遗传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番茄灰霉病菌侵染应答相关的phasiRNA验证及表达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