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中国区域宏观税负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18页
    0.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0.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0.1.2 研究意义第10页
    0.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5页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第15-17页
        0.3.1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5-16页
        0.3.2 文章的基本框架第16-17页
    0.4 创新点与不足第17-18页
        0.4.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7页
        0.4.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7-18页
1. 税负相关理论概述第18-29页
    1.1 宏观税负基本概念第18-20页
        1.1.1 宏观税负的统计口径第18-19页
        1.1.2 宏观税负的衡量指标第19-20页
    1.2 宏观税负的一般影响因素及指标的选取第20-23页
        1.2.1 经济增长因素第20-21页
        1.2.2 政府职能因素第21页
        1.2.3 税收制度因素第21-22页
        1.2.4 税收征管因素第22-23页
        1.2.5 指标的选取第23页
    1.3 模型方法选择第23-29页
        1.3.1 模型选择的依据第23-25页
        1.3.2 模型的介绍—面板数据模型第25-29页
2. 我国区域宏观税负的比较分析第29-41页
    2.1 指标来源与数据处理第29-30页
        2.1.1. 指标来源第29页
        2.1.2 数据处理第29-30页
    2.2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统计分析第30-36页
        2.2.1 我国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概况第30-33页
        2.2.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统计分析第33-34页
        2.2.3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的统计分析第34-36页
    2.3 中东西部地区税负的统计分析第36-41页
        2.3.1 我国宏观税负概况第37-38页
        2.3.2 中东西部地区宏观税负的统计分析第38-41页
3. 我国东、中、西部宏观税负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41-52页
    3.1 模型的构建第41-43页
        3.1.1 模型变量的选取第41页
        3.1.2 模型的数学形式及理论预期第41-43页
    3.2 模型的参数估计第43-49页
        3.2.1 模型形式的确立第43-45页
        3.2.2 单位根检验第45-47页
        3.2.3 协整检验第47页
        3.2.4 回归分析第47-49页
    3.3 实证结果的解释与分析第49-52页
4 调整地区间税负差异的政策建议第52-55页
    4.1 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第52页
    4.2 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发展第52-53页
    4.3 调整增值税计税方式第53页
    4.4 促进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YL地税局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下一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体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