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体制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3页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第8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选题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第11页
        1.3.1 论文结构第11页
        1.3.2 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1页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1-13页
2 地方政府债务概述第13-20页
    2.1 地方政府债务内涵界定第13-14页
        2.1.1 地方政府债务的涵义界定第13页
        2.1.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第13-14页
    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第14-17页
        2.2.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第14-15页
        2.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速第15-16页
        2.2.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第16-17页
    2.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发展第17-20页
        2.3.1 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第17-18页
        2.3.2 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第18页
        2.3.3 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第18-20页
3 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第20-25页
    3.1 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现状第20-22页
        3.1.1 黑龙江省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情况第20页
        3.1.2 吉林省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情况第20-21页
        3.1.3 辽宁省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情况第21-22页
    3.2 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2-25页
        3.2.1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第22页
        3.2.2 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第22-23页
        3.2.3 政府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较高第23页
        3.2.4 部分地方政府和单位违规融资、违规担保第23-25页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分析第25-35页
    4.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一般性原因第25-26页
        4.1.1 地方财力保障不足第25页
        4.1.2 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第25页
        4.1.3 银行放贷政策宽松第25页
        4.1.4 债务风险意识淡薄第25-26页
    4.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体制性原因第26-35页
        4.2.1 财政体制原因第26-28页
        4.2.2 投融资体制原因第28-31页
        4.2.3 行政管理体制原因第31-32页
        4.2.4 政府预算体制原因第32-35页
5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体制选择与创新第35-43页
    5.1 改进现行财政体制第35-36页
        5.1.1 事权上移第35-36页
        5.1.2 财力下移第36页
    5.2 完善投融资体制第36-39页
        5.2.1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37-38页
        5.2.2 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第38-39页
    5.3 健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第39-40页
        5.3.1 创新政府官员考核体制第39-40页
        5.3.2 降低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第40页
    5.4 改革政府预算体制第40-43页
        5.4.1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年度预算第41页
        5.4.2 修改现行《预算法》,建立地方政府公债制度第41-42页
        5.4.3 加强预算的监督管理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46-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区域宏观税负比较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融资的内生因素与外在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