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L建筑公司的涉税风险及防范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涉税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涉税风险概述 | 第17页 |
2.2 涉税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经济人假设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博弈论理论 | 第18页 |
2.2.3 契约理论 | 第18-19页 |
2.2.4 税收价格理论 | 第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中小建筑公司涉税风险的分析 | 第20-27页 |
3.1 中小建筑公司概述 | 第20-23页 |
3.1.1 中小建筑公司的界定 | 第20页 |
3.1.2 中小建筑公司特点 | 第20-21页 |
3.1.3 中小建筑公司的涉税特点 | 第21-23页 |
3.2 中小建筑公司涉税风险类型 | 第23-25页 |
3.2.1 技能性风险 | 第23页 |
3.2.2 环境性风险 | 第23页 |
3.2.3 意识性风险 | 第23-24页 |
3.2.4 差异性风险 | 第24-25页 |
3.3 中小建筑公司涉税风险的控制原则 | 第25-26页 |
3.3.1 合法性原则 | 第25页 |
3.3.2 目标性原则 | 第25页 |
3.3.3 持久性原则 | 第25-26页 |
3.3.4 社会性原则 | 第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SL建筑公司的涉税风险分析 | 第27-43页 |
4.1 SL建筑公司整体情况介绍 | 第27-29页 |
4.1.1 SL建筑公司简介 | 第27-28页 |
4.1.2 SL建筑公司经营情况 | 第28-29页 |
4.2 SL建筑公司涉税情况 | 第29-34页 |
4.2.1 SL建筑公司涉及的税种 | 第29-32页 |
4.2.2 SL建筑公司主要税种的税负 | 第32-34页 |
4.3 SL建筑公司的涉税风险 | 第34-37页 |
4.2.1 挂靠工程业务不规范 | 第35页 |
4.2.2 进项税额抵扣不合理 | 第35-36页 |
4.2.3 与股东之间的往来存隐患 | 第36页 |
4.2.4 会计业务处理欠规范 | 第36页 |
4.2.5 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不到位 | 第36-37页 |
4.4 降低SL建筑公司涉税风险的方法 | 第37-40页 |
4.4.1 理顺挂靠工程业务 | 第37-38页 |
4.4.2 加强进项税额的管理 | 第38页 |
4.4.3 规范与自然人股东的款项往来 | 第38-39页 |
4.4.4 调整会计核算的不规范处理 | 第39页 |
4.4.5 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 第39-40页 |
4.5 SL建筑公司涉税风险的成因 | 第40-42页 |
4.5.1 涉税风险防范意识缺乏 | 第40页 |
4.5.2 岗位分工不明确 | 第40-41页 |
4.5.3 涉税信息沟通不畅 | 第41页 |
4.5.4 不重视税收政策的学习 | 第41-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防范SL建筑公司涉税风险的建议 | 第43-50页 |
5.1 树立涉税风险防范意识 | 第43-44页 |
5.2 设置专门的税务部 | 第44-45页 |
5.3 加强政策理解与信息沟通 | 第45-47页 |
5.3.1 加深对涉税政策的理解 | 第45-46页 |
5.3.2 加强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 | 第46页 |
5.3.3 改进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 第46-47页 |
5.4 提高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 | 第47-48页 |
5.5 加强对公司主要税种的管理 | 第48-49页 |
5.5.1 加强增值税的管理 | 第48页 |
5.5.2 加强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 第48-4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结论 | 第50页 |
6.2 不足 | 第50-51页 |
6.3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