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节气门检测平台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2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系统建模与分析 | 第17-26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电子节气门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7-20页 |
2.2.1 直流电机 | 第18页 |
2.2.2 齿轮传动机构 | 第18-19页 |
2.2.3 复位弹簧 | 第19页 |
2.2.4 碟阀 | 第19-20页 |
2.2.5 位置传感器 | 第20页 |
2.3 电子节气门数学建模 | 第20-24页 |
2.3.1 直流电机建模 | 第20-22页 |
2.3.2 传动机构建模 | 第22页 |
2.3.3 复位弹簧建模 | 第22-23页 |
2.3.4 摩擦建模 | 第23页 |
2.3.5 电子节气门整体模型 | 第23-24页 |
2.4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控制方法研究 | 第26-41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PID控制 | 第26-29页 |
3.2.1 PID控制原理 | 第26-27页 |
3.2.2 PID控制参数整定 | 第27-29页 |
3.2.3 PID控制性能分析 | 第29页 |
3.3 前馈与改进型PID复合控制 | 第29-35页 |
3.3.1 PID控制的改进设计 | 第29-32页 |
3.3.2 前馈控制 | 第32-33页 |
3.3.3 仿真分析 | 第33-35页 |
3.4 前馈与模糊自适应PID复合控制 | 第35-39页 |
3.4.1 模糊控制原理 | 第35-36页 |
3.4.2 模糊控制律设计 | 第36-38页 |
3.4.3 仿真分析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41-62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41-50页 |
4.2.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41-42页 |
4.2.2 STM32F405最小系统 | 第42-44页 |
4.2.3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4.2.4 通信电路设计 | 第45-46页 |
4.2.5 驱动电路设计 | 第46-48页 |
4.2.6 传感电路设计 | 第48-49页 |
4.2.7 PCB设计 | 第49-50页 |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60页 |
4.3.1 控制系统软件架构 | 第50-51页 |
4.3.2 开度控制软件设计 | 第51-55页 |
4.3.3 检测任务软件设计 | 第55-59页 |
4.3.4 基于Simulink的控制算法实现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 第62-71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实验平台搭建 | 第62页 |
5.3 电子节气门控制实验 | 第62-66页 |
5.3.1 前馈与改进型PID复合控制实验 | 第63-64页 |
5.3.2 前馈与模糊自适应PID复合控制实验 | 第64-66页 |
5.4 电子节气门检测实验 | 第66-70页 |
5.4.1 基本性能检测实验 | 第67-68页 |
5.4.2 模拟工况曲线跟随实验 | 第68-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总结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