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特点、原因及社会危害 | 第10-16页 |
第一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特点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高发的原因 | 第11-13页 |
第三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高发的社会危害 | 第13-16页 |
第二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适用困境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罪名、罪数适用混乱 | 第16页 |
第二节 处罚力度轻缓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经被收集者同意”认定模糊 | 第17页 |
第四节 “持有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认定泛滥 | 第17-18页 |
第五节 “非法性”和“真实性”的认定困难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适用路径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明确罪名适用的条件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统一量刑标准,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设立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同意机制” | 第22-24页 |
第四节 审慎认定“持有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 第24-25页 |
第五节 设立“非法性”和“真实性”的推定制度 | 第25-28页 |
结论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