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16页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6-17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页 |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绿色税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18-25页 |
2.1 绿色税收的经济学依据 | 第18-21页 |
2.1.1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经济手段的干预作用 | 第18-19页 |
2.1.2 庇古税及其发展:绿色税收的提出 | 第19-21页 |
2.2 绿色税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 第21-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现状 | 第25-35页 |
3.1 我国现行绿色税制的构成 | 第25-29页 |
3.1.1 增值税 | 第25页 |
3.1.2 消费税 | 第25-26页 |
3.1.3 资源税 | 第26-27页 |
3.1.4 企业所得税 | 第27页 |
3.1.5 城市维护建设税 | 第27-28页 |
3.1.6 车辆购置税与车船税 | 第28页 |
3.1.7 城镇的土地使用税和耕地的占用税 | 第28-29页 |
3.1.8 排污收费制度 | 第29页 |
3.2 我国绿色税收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2.1 排污收费制度立法水平低,征管不到位 | 第30-31页 |
3.2.2 现有涉及环保的税收税种仍不完善 | 第31页 |
3.3 我国绿色税收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3.3.1 错误的政绩观 | 第31-32页 |
3.3.2 税制设计对环境因素缺乏考虑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国外绿色税收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40页 |
4.1 绿色税收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35-37页 |
4.1.1 对排放污染征税 | 第35-36页 |
4.1.2 对固体废物征税 | 第36-37页 |
4.1.3 对能源征收的税 | 第37页 |
4.2 国外绿色税收制度的启示 | 第37-39页 |
4.2.1 正视税收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 第37-38页 |
4.2.2 设计适合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税收制度 | 第38页 |
4.2.3 以税收中性原则为标杆,科学制定绿色税收制度 | 第38-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绿色税收的实证分析 | 第40-56页 |
5.1 我国税收的绿化程度 | 第40-41页 |
5.2 我国绿色税收对经济影响 | 第41-47页 |
5.2.1 数据选取和变量定义 | 第41-42页 |
5.2.2 相关检验 | 第42-43页 |
5.2.3 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5.2.4 实证结果 | 第44-45页 |
5.2.5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5-47页 |
5.3 我国绿色税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7-55页 |
5.3.1 数据的选取与变量的定义 | 第47-48页 |
5.3.2 描述性统计 | 第48-51页 |
5.3.3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51-52页 |
5.3.4 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5.3.5 实证结果 | 第52-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绿色税制的对策建议 | 第56-60页 |
6.1 建立和完善绿色税收体系 | 第56-58页 |
6.1.1 新增新型税种 | 第56-57页 |
6.1.2 改造部分旧税种 | 第57-58页 |
6.2 加快综合配套改革 | 第58-60页 |
6.2.1 完善我国环保法律法规 | 第58-59页 |
6.2.2 税收手段与补贴手段相配合 | 第59-6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7.1 结论 | 第60页 |
7.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