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税收效应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导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5-16页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1.3.2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6页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6-17页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16-17页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7-18页
        1.5.1 论文的创新点第17页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绿色税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第18-25页
    2.1 绿色税收的经济学依据第18-21页
        2.1.1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经济手段的干预作用第18-19页
        2.1.2 庇古税及其发展:绿色税收的提出第19-21页
    2.2 绿色税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第21-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现状第25-35页
    3.1 我国现行绿色税制的构成第25-29页
        3.1.1 增值税第25页
        3.1.2 消费税第25-26页
        3.1.3 资源税第26-27页
        3.1.4 企业所得税第27页
        3.1.5 城市维护建设税第27-28页
        3.1.6 车辆购置税与车船税第28页
        3.1.7 城镇的土地使用税和耕地的占用税第28-29页
        3.1.8 排污收费制度第29页
    3.2 我国绿色税收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3.2.1 排污收费制度立法水平低,征管不到位第30-31页
        3.2.2 现有涉及环保的税收税种仍不完善第31页
    3.3 我国绿色税收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4页
        3.3.1 错误的政绩观第31-32页
        3.3.2 税制设计对环境因素缺乏考虑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国外绿色税收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第35-40页
    4.1 绿色税收制度的国际比较第35-37页
        4.1.1 对排放污染征税第35-36页
        4.1.2 对固体废物征税第36-37页
        4.1.3 对能源征收的税第37页
    4.2 国外绿色税收制度的启示第37-39页
        4.2.1 正视税收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第37-38页
        4.2.2 设计适合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税收制度第38页
        4.2.3 以税收中性原则为标杆,科学制定绿色税收制度第38-39页
    4.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绿色税收的实证分析第40-56页
    5.1 我国税收的绿化程度第40-41页
    5.2 我国绿色税收对经济影响第41-47页
        5.2.1 数据选取和变量定义第41-42页
        5.2.2 相关检验第42-43页
        5.2.3 模型的建立第43-44页
        5.2.4 实证结果第44-45页
        5.2.5 脉冲响应函数第45-47页
    5.3 我国绿色税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第47-55页
        5.3.1 数据的选取与变量的定义第47-48页
        5.3.2 描述性统计第48-51页
        5.3.3 灰色关联度分析第51-52页
        5.3.4 模型的建立第52页
        5.3.5 实证结果第52-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完善我国绿色税制的对策建议第56-60页
    6.1 建立和完善绿色税收体系第56-58页
        6.1.1 新增新型税种第56-57页
        6.1.2 改造部分旧税种第57-58页
    6.2 加快综合配套改革第58-60页
        6.2.1 完善我国环保法律法规第58-59页
        6.2.2 税收手段与补贴手段相配合第59-6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1页
    7.1 结论第60页
    7.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黄金价格的联动性研究--基于1997-2016年的数据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小额贷款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