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形成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6页
    一、问题提出第12-13页
        (一) 选题的缘由第12-13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30页
        (一)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制度的研究第13-22页
        (二)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研究第22-26页
        (三)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第26-28页
        (四)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育革命”的研究第28-30页
    三、概念辨析第30-32页
        (一) 高等教育模式第30-31页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第31页
        (三) 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第31-32页
        (四) 旧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第32页
        (五) 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第32页
    四、研究方法第32-33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32-33页
        (二) 比较研究法第33页
        (三) 案例分析法第33页
    五、创新与不足第33-36页
        (一) 创新之处第33页
        (二) 不足之处第33-36页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支点和阶段性特征第36-60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第36-38页
        (一)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第36-37页
        (二) 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第37-38页
        (三) 借鉴苏联教育经验第38页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支点第38-55页
        (一) 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及其基本特点第39-45页
        (二) 旧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及其基本特点第45-50页
        (三) 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及其基本特点第50-55页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特征第55-60页
        (一) 1949—1951年: 以延续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为主要特征第55-56页
        (二) 1952—1956年: 以转向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为主要特征第56-57页
        (三) 1957—1965年: 以复归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为主要特征第57-60页
第三章 延续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阶段(1949—1951年)第60-74页
    一、为工农大众开门办学教育方针的确立第60-63页
        (一) 在招生过程中对工农青年和革命干部予以特殊照顾第60-62页
        (二) 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对工农干部进行文化补习教育第62-63页
    二、马列主义思想政治课的引入第63-66页
        (一) 在高校开设马列主义思想政治课的初步尝试第63-64页
        (二) 注意三个重点和遵循三项规定第64-65页
        (三) 取消“政治课”的名称第65-66页
    三、部门办学体制的形成第66-68页
        (一) 部门办学体制在老解放区的创建第66-67页
        (二) 部门办学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延续第67-68页
    四、对旧中国高等学校的接管与改造第68-74页
        (一) 对旧中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接管第69页
        (二) 对旧中国私立高等学校的改造第69-74页
第四章 转向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的改革阶段(1952—1956年)第74-128页
    一、进行院系调整第74-81页
        (一) 院系调整前旧中国高等学校的结构情况第74-76页
        (二) 1951—1952年的局部调整第76-77页
        (三) 1952—1953年的全面调整第77-81页
        (四) 1955—1957年的再次调整第81页
    二、改革教学制度第81-111页
        (一) 设置专业第82-86页
        (二) 制定教学计划第86-101页
        (三) 修订教学大纲第101-105页
        (四) 编译教材第105-107页
        (五) 建立教学研究指导组第107-111页
    三、对于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主要内容的延续第111-128页
        (一) 培养工农出身的领导干部第112-117页
        (二) 注重思想政治课教育第117-120页
        (三) 实行部门办学的管理制度第120-128页
第五章 复归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阶段(1957—1965年)第128-152页
    一、高等教育的“大革命”第129-139页
        (一) 高等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第130-132页
        (二) 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132-135页
        (三) 高等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第135-136页
        (四) 高等教育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第136-139页
    二、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提高”第139-152页
        (一) 压缩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第140-143页
        (二) 实行政治教育和业务教育并重第143-145页
        (三) 调整理论教学和生产劳动的关系第145-152页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第152-168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第152-158页
        (一) 以培养又红又专的劳动者为教育目的第152-153页
        (二) 以广大工农群众为教育对象第153-154页
        (三)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第154-156页
        (四) “苏联式”的教学制度第156-158页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体制模式第158-161页
        (一) 由国家统一办学第158-159页
        (二) 实行部门对口管理第159-160页
        (三) 确立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第160-161页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结构模式第161-163页
        (一) 以单科性专门学院为主要学校类型第161-162页
        (二) 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培养层次第162-163页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第163-168页
        (一) 高等教育面向工农群众第164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第164-165页
        (三) 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165页
        (四) 高等教育工作坚持党的领导第165-168页
结语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92页
致谢第192-19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研究(1955年—2015年)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职业选择理论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