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一、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概述 | 第12-23页 |
(一)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概念 | 第12-13页 |
(二)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理论分析 | 第13-18页 |
1. 财政信息公开与民主的关系 | 第13-15页 |
2. 财政信息公开与政府行政 | 第15-17页 |
3. 财政信息公开与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 第17-18页 |
(三)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意义 | 第18-23页 |
1. 财政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宪法权利 | 第19-20页 |
2.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是建立透明政府的前提条件 | 第20页 |
3.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 第20-21页 |
4.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是提高政府公信力最有力手段 | 第21-23页 |
二、我国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 第23-35页 |
(一) 我国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法制发展进程 | 第23-25页 |
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 | 第23-24页 |
2. 《保密法》的修订 | 第24页 |
3. 《预算法》的修订 | 第24-25页 |
4.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发布 | 第25页 |
(二) 我国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制度仍存在分歧 | 第25-28页 |
1. 实践中“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做法的分歧 | 第25-26页 |
2. “财政信息公开无用”的分歧 | 第26-27页 |
3. “财政信息公开具有危险性”的分歧 | 第27-28页 |
(三)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28-30页 |
1. 公开的财政信息多数内容不详尽且多数形式化 | 第28-29页 |
2. 公开方式不便捷不及时、救济手段不完善 | 第29-30页 |
3.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缺乏专业监督 | 第30页 |
(四) 我国政府财政信息公开不足的原因 | 第30-35页 |
1. 中国文化的影响 | 第30-32页 |
2. 法律制度并不完善 | 第32-33页 |
3. 政府隐藏财政信息的趋向性 | 第33-35页 |
三、完善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议 | 第35-44页 |
(一) 培养民主文化、提高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程 | 第35页 |
(二)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第35-37页 |
1. 制定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基本法 | 第35-36页 |
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密保法》的协调与分工 | 第36-37页 |
(三) 完善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制度 | 第37-41页 |
1. 明确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 | 第37-38页 |
2. 明确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 | 第38-39页 |
3. 提供全面完整和真实准确的财政信息内容 | 第39页 |
4. 公开的财政信息内容应确保社会公众和人大能理解 | 第39-40页 |
5. 明确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程序与方式 | 第40-41页 |
(四) 完善财政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 | 第41-44页 |
1. 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制度 | 第42页 |
2. 改变审计机关的从属地位 | 第42页 |
3. 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 第42-43页 |
4. 完善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制度的救济途径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