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山地城市生态资源的视觉景观化途径--以自贡市富顺县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缘起及相关背景第15-19页
        1.1.1 山地城市生态资源的复杂和多样且脆弱第15-16页
        1.1.2 山地环境中的生态资源能契合人的心理物理需求第16-17页
        1.1.3 山地城市建设需在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变限制为资源、变资源为景观”第17-19页
    1.2 选题方向、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9-21页
        1.2.1 选题方向第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1.2.3 研究内容第21页
    1.3 研究尺度、方法与框架第21-27页
        1.3.1 相关概念释义第21-23页
        1.3.2 研究尺度第23页
        1.3.3 研究方法第23-25页
        1.3.4 研究框架第25-27页
2 城市生态资源景观化的认知演进第27-57页
    2.1 形态感性景观化阶段第27-39页
        2.1.1 景观:从风景到景观第27-29页
        2.1.2 景观形态塑造:生态资源景观化的缘起第29-38页
        2.1.3 景观美学主导:景观形态塑造的历史局限性第38-39页
    2.2 生态系统理性景观化阶段第39-50页
        2.2.1 生态系统:从景观到生态系统第40-41页
        2.2.2 生态系统构建:生态资源景观化的引入第41-49页
        2.2.3 景观生态学促进:生态资源景观化的科学思维第49-50页
    2.3 人文生态协同景观化阶段第50-56页
        2.3.1 生态化的景观:从景观到生态景观第50-52页
        2.3.2 人文生态协同:生态资源景观化的范式第52-55页
        2.3.3 视觉与生态融合:山地城市景观化的本原第55-56页
    2.4 小结第56-57页
3 资源挖掘:山地城市生态资源景观化的基础第57-79页
    3.1 生态资源挖掘的系统观第57-61页
        3.1.1 生态资源挖掘的系统功能第57-59页
        3.1.2 生态资源挖掘的系统过程第59-60页
        3.1.3 生态资源挖掘的系统结构第60-61页
    3.2 生态资源挖掘的系统边界第61-70页
        3.2.1 生态资源研究的尺度问题第61-63页
        3.2.2 小流域作为生态资源的空间单元第63-68页
        3.2.3 小流域内的生态资源空间规划第68-70页
    3.3 生态资源挖掘的结构构建第70-78页
        3.3.1 生态资源挖掘的生态要素第70-73页
        3.3.2 生态资源挖掘的生态过程第73-76页
        3.3.3 生态资源挖掘的结构体系第76-78页
    3.4 小结第78-79页
4 视觉管理:山地城市生态资源景观化的实现途径第79-103页
    4.1 山地城市景观感知基础第79-82页
        4.1.1 认知地图:符号化结构化感知景观第79-80页
        4.1.2 视觉感知:人类景观感知的主体第80-81页
        4.1.3 因势赋形:山地认知地图的传统应用第81-82页
    4.2 山地城市视觉资源分析第82-93页
        4.2.1 视觉感知的构成原理第83-89页
        4.2.2 视觉资源的视觉力评估第89-90页
        4.2.3 视觉资源的视域景观分析第90-92页
        4.2.4 视觉资源的视域景观设计第92-93页
    4.3 山地城市景观格局构建第93-101页
        4.3.1 山地城市景观行为分析第93-97页
        4.3.2 山地城市景观空间分区第97-99页
        4.3.3 山地城市景观眺望系统构建第99-101页
    4.4 小结第101-103页
5 富顺县东湖新城生态资源景观化规划第103-151页
    5.1 规划区域概况及技术路线第103-113页
        5.1.1 新城自然条件综述第103-105页
        5.1.2 新城发展条件分析第105-107页
        5.1.3 新城景观化规划的技术路线第107-113页
    5.2 东湖新城生态资源景观化的资源挖掘第113-137页
        5.2.1 老城生态资源内生规律发现第113-115页
        5.2.2 新城生态资源条件挖掘第115-121页
        5.2.3 新城水空间本底构建第121-125页
        5.2.4 新城地貌空间本底构建第125-128页
        5.2.5 新城生态资源空间结构构建第128-137页
    5.3 东湖新城生态资源景观化的视觉管理第137-149页
        5.3.1 新城景观空间分区第137-140页
        5.3.2 新城景观眺望体系第140-142页
        5.3.3 新城“新十景”视景体系第142-145页
        5.3.4 东湖新城社区视景管理第145-148页
        5.3.5 东湖新城景观格局构建第148-149页
    5.4 小结第149-15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51-153页
    6.1 结论第151-152页
    6.2 展望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3页
附录第163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63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南山地城镇形态复杂结构特征及规划优化
下一篇:特色小镇导向下的重庆市朱沱镇“双修”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