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2.1 慢性腰痛概述 | 第15-22页 |
2.1.1 慢性腰痛的概念与流行病学 | 第15页 |
2.1.2 慢性腰痛的病因 | 第15-16页 |
2.1.3 腰部基础解剖 | 第16-17页 |
2.1.4 竖脊肌FR比值 | 第17页 |
2.1.5 慢性腰痛的临床治疗现状 | 第17-20页 |
2.1.6 慢性腰痛的运动康复原则 | 第20-22页 |
2.2 SET概述 | 第22-24页 |
2.2.1 SET简介 | 第22页 |
2.2.2 国内外发展 | 第22页 |
2.2.3 SET的作用特点 | 第22-23页 |
2.2.4 SET训练原则 | 第23-24页 |
2.3 慢性腰痛运动疗法的应用进展 | 第24-27页 |
2.3.1 腰部骨骼、肌肉的力学特性 | 第24-25页 |
2.3.2 腰部肌群核心稳定性分析 | 第25页 |
2.3.3 慢性腰痛与核心训练法 | 第25-27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7-32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3.2 治疗分组 | 第27-28页 |
3.3 干预方法 | 第28-29页 |
3.4 测试指标 | 第29-31页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31-32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2-52页 |
4.1 31 岁~40岁受试者治疗前后竖脊肌FR比值变化情况 | 第32页 |
4.2 41 岁~50岁受试者治疗前后竖脊肌FR比值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4.3 同种治疗下不同年龄段受试者治疗前后竖脊肌FR比值变化情况 | 第33-34页 |
4.4 31 岁~40岁受试者治疗前后躯干屈伸肌力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4.5 41 岁~50岁受试者治疗前后躯干屈伸肌力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4.6 同种治疗下不同年龄段受试者治疗前后躯干屈伸肌力变化情况 | 第36-37页 |
4.7 31 岁~40岁受试者治疗前后躯干屈伸肌耐力变化情况 | 第37-38页 |
4.8 41 岁~50岁受试者治疗前后躯干屈伸肌耐力变化情况 | 第38-39页 |
4.9 同种治疗下不同年龄段受试者治疗前后躯干屈伸肌耐力变化情况 | 第39-40页 |
4.10 31 岁~40岁受试者治疗前后ODI、RMQ、VAS评分变化情况 | 第40-41页 |
4.11 41 岁~50岁受试者治疗前后ODI、RMQ、VAS评分变化情况 | 第41-42页 |
4.12 同种治疗下不同年龄段受试者治疗前后ODI、RMQ、VAS评分变化情况 | 第42-43页 |
4.13 31 岁~40岁受试者治疗前后腰椎各方向主动ROM变化情况 | 第43-46页 |
4.14 41 岁~50岁受试者治疗前后腰椎各方向主动ROM变化情况 | 第46-48页 |
4.15 同种治疗下不同年龄段受试者治疗前后腰椎各方向主动ROM变化情况.. | 第48-51页 |
4.16 治疗前60例慢性腰痛患者FR比值与部分指标相关性 | 第51-52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52-58页 |
5.1 SET干预下慢性腰痛患者竖脊肌FR比值变化规律 | 第52-53页 |
5.2 SET对腰部肌力及肌耐力的干预效果 | 第53-55页 |
5.3 SET对疼痛及腰痛失能的干预效果 | 第55-56页 |
5.4 SET对腰椎关节活动度的干预效果 | 第56-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