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裂解液强化修复滨海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4页 |
1.1 滨海石油污染土壤概述与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1.1 滨海土壤石油污染现状 | 第9页 |
1.1.2 石油污染对滨海土壤的危害 | 第9-10页 |
1.1.3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 | 第10-14页 |
1.1.4 生物修复研究方向 | 第14-15页 |
1.2 大型海藻概述与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大型海藻生物质资源简介 | 第15-16页 |
1.2.2 大型海藻的资源化利用 | 第16-19页 |
1.2.3 海藻废弃物的环境影响与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1.3 生物质水热技术概述 | 第20-22页 |
1.3.1 水热处理技术简介 | 第20页 |
1.3.2 生物质水热处理技术 | 第20-22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4-32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7页 |
2.1.1 实验用海带 | 第24页 |
2.1.2 实验用土壤 | 第24-25页 |
2.1.3 石油污染土的制备 | 第25页 |
2.1.4 培养基 | 第25页 |
2.1.5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2.1.6 实验仪器 | 第25-27页 |
2.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7-32页 |
2.2.1 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 第27页 |
2.2.2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2.3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2.4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5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2.2.6 溶液石油含量测定 | 第29页 |
2.2.7 乳化指数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8 土壤石油含量测定 | 第30页 |
2.2.9 土壤铵态氮测定 | 第30页 |
2.2.10 土壤有效磷测定 | 第30-31页 |
2.2.11 土壤速效钾测定 | 第31页 |
2.2.12 土壤脱氢酶活性测定 | 第31-32页 |
3 海藻裂解液及石油降解菌剂的制备 | 第32-41页 |
3.1 海藻裂解液的制备 | 第32-39页 |
3.1.1 水热裂解海带工艺的参数优化 | 第32-37页 |
3.1.2 海藻裂解液成分和性质分析 | 第37-38页 |
3.1.3 海藻裂解液对石油降解的促进作用 | 第38-39页 |
3.2 石油降解菌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3.2.1 降解菌剂的制备 | 第39页 |
3.2.2 降解菌剂的石油降解性能研究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滨海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 | 第41-61页 |
4.1 强化方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41-45页 |
4.1.1 强化方式对石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2 强化方式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4.1.3 强化方式对土壤pH、电导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 投加比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45-49页 |
4.2.1 投加比例对石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2 投加比例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3 投加比例对土壤pH、电导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 污染程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49-53页 |
4.3.1 污染程度对石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2 污染程度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3 污染程度对土壤pH、电导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 最优修复条件下的土壤修复效果 | 第53-59页 |
4.4.1 石油降解效果的变化 | 第54-55页 |
4.4.2 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 第55-56页 |
4.4.3 土壤pH的变化 | 第56页 |
4.4.4 土壤电导率的变化 | 第56页 |
4.4.5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 第56-57页 |
4.4.6 土壤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