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关于大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研究--走向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2-14页
     ·研究缘起第12-13页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和现实可能性第13-14页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第14-27页
     ·主体性思想与主体间性思想发展史第14-18页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涵义第18-22页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第22-27页
第2章 大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原因第27-35页
   ·大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的现状第27-30页
     ·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涵义第27-28页
     ·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现状第28-30页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压抑第30-35页
     ·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淡薄第30-31页
     ·师生之间的主客体定位对大学生的主体性发育的危害第31-33页
     ·将大学生视为改造客体的教育管理对大学生主体性发育的阻碍第33-35页
第3章 大学生主体性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成长第35-46页
   ·大学生主体性是时代赋予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第35-40页
     ·大学生主体性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第35-37页
     ·网络信息社会推动大学生主体性发育第37页
     ·大学生主体性在和谐社会中的成长第37-38页
     ·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主体性培养实践的升华和支撑第38-40页
   ·大学生主体性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成长第40-46页
     ·科学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第40-42页
     ·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42-43页
     ·不断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43-46页
第4章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大学生主体性培养路径第46-56页
   ·培养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第46-50页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需要第46-47页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第47-49页
     ·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第49-50页
   ·建立和谐的科学的高校师生交往关系第50-53页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50-51页
     ·搭建对话理解的沟通平台第51-52页
     ·开展交往互动的教育活动第52-53页
   ·提供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53-56页
     ·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第53-55页
     ·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第55-56页
结语第56-57页
注释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研究
下一篇:活动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