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视角下媒体雾霾报道分析--基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价值 | 第10-1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15-20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 目标媒体 | 第15-16页 |
三 样本选取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概念梳理及支撑 | 第20-25页 |
第一节 框架理论 | 第20-22页 |
一 框架理论的起源与定义 | 第20-21页 |
二 新闻框架理论的产生发展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受众参与理论 | 第22-25页 |
一 受众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 第22页 |
二 受众参与内容生产研究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两大舆论场的叙事结构分析 | 第25-45页 |
第一节 议题来源分析 | 第25-29页 |
第二节 文本主题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节 议题基调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节 传播策略分析 | 第33-41页 |
第五节 参与主体分析 | 第41页 |
第六节 传播路径分析 | 第41-43页 |
第七节 传播时效分析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两大舆论场的冲突与融合 | 第45-54页 |
第一节 两大舆论场冲突的表现 | 第45-49页 |
一 两大舆论场的场域特性存在冲突 | 第45-46页 |
二 两大舆论场的话语表达方式存在冲突 | 第46-48页 |
三 两大舆论场的叙事策略存在冲突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两大舆论场融合的表现 | 第49-54页 |
一 提升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 第49-51页 |
二 加强破谣力度的坚决性 | 第51-53页 |
三 构建雾霾防治共同空间 | 第53-54页 |
第五章 两大舆论场冲突与融合的原因分析 | 第54-64页 |
第一节 两大舆论场冲突的原因 | 第54-60页 |
一 社会转型期矛盾频发 | 第54-55页 |
二 新媒体技术赋权带来公民意识的复归 | 第55-56页 |
三 舆论参与主体认知心理的变迁 | 第56-57页 |
四 主流媒体舆论场对雾霾健康议题反应的滞后性 | 第57-58页 |
五 专家对雾霾健康议题难以形成共识 | 第58-60页 |
第二节 两大舆论场融合的原因 | 第60-64页 |
一 公民意识的形成是促成融合的现实基础 | 第60-61页 |
二 网络社区的形成是促成融合的场域根基 | 第61-62页 |
三 政治语境的形成是促成融合的本质要求 | 第62-64页 |
第六章 两大舆论场良性互通的策略分析 | 第64-70页 |
第一节 传统媒体层面 | 第64-68页 |
一 改变固有的话语体系模式 | 第64-65页 |
二 把握话语权主动引导舆论 | 第65-66页 |
三 借力新媒体提升公信力 | 第66-67页 |
四 发挥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 | 第67-68页 |
第二节 新媒体层面 | 第68-70页 |
一 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联动 | 第68页 |
二 网络媒体增强行业自律 | 第68-69页 |
三 网民群体提升媒介素养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