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中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
硕士论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基本案情及争议焦点 | 第10-14页 |
第一节 案情简介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本案争议焦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情事变更原则构成及商品房预售合同特点 | 第14-20页 |
第一节 情事变更原则的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14-17页 |
一、适用的基础 | 第14页 |
二、适用的时间 | 第14-15页 |
三、不可预见性 | 第15-16页 |
四、不可归责性 | 第16页 |
五、合同基础丧失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特点 | 第17-20页 |
一、合同特征 | 第17-19页 |
二、合同成立的条件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情事变更原则在本案例中的适用 | 第20-30页 |
第一节 从情事变更原则的构成要件分析 | 第20-24页 |
一、客观条件是否变化 | 第20页 |
二、该事实是否存在可预见性 | 第20-22页 |
三、是否满足不可归责性要件 | 第22页 |
四、合同的基础是否丧失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从各国情事变更理论对本案进行分析 | 第24-30页 |
一、瑕疵救济理论 | 第24-25页 |
二、不可预见理论 | 第25-26页 |
三、法律行为基础理论 | 第26-28页 |
四、合同落空理论 | 第28-29页 |
五、风险合理分配理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商品房预售合同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几个问题 | 第30-45页 |
第一节 变更合同和解除合同 | 第30-33页 |
一、变更合同 | 第30-31页 |
二、解除合同 | 第31-32页 |
三、变更和解除合同的顺序问题 | 第32页 |
四、定金罚则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再交涉义务 | 第33-36页 |
一、设置的意义 | 第33-34页 |
二、违反再交涉义务的法律后果 | 第34-35页 |
三、再交涉义务适用过程中的位置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本案是否属于商业风险抑或不可抗力 | 第36-40页 |
一、商业风险 | 第36-38页 |
二、不可抗力 | 第38-40页 |
第四节 迟延履行的过程中发生情事变更 | 第40-42页 |
第五节 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程序性问题 | 第42-45页 |
一、裁判机关能否主动适用 | 第42页 |
二、当事人能否以行使抗辩权的方式主张适用 | 第42-43页 |
三、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特殊审核程序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商品房预售合同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立法建议 | 第45-48页 |
第一节 将情事变更原则和诉调程序相结合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合同基础动摇的判断与适用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