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30页 |
1.1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1.1.1 遗传群体的构建 | 第13-15页 |
1.1.2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5-17页 |
1.1.3 遗传作图法 | 第17-19页 |
1.1.4 QTL定位方法 | 第19-21页 |
1.2 QTL定位研究 | 第21-30页 |
1.2.1 两交群体大豆株高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 第21-26页 |
1.2.2 两交群体数量性状动态QTL定位研究 | 第26-28页 |
1.2.3 四向杂交群体QTL定位研究 | 第28-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5页 |
2.1 遗传群体设计 | 第30页 |
2.2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0页 |
2.3 株高测定 | 第30页 |
2.4 DNA提取 | 第30-31页 |
2.4.1 试验试剂配制 | 第30-31页 |
2.4.2 DNA提取步骤 | 第31页 |
2.4.3 DNA浓度监测 | 第31页 |
2.5 SSR分子标记分析 | 第31-32页 |
2.5.1 SSR引物选择 | 第31-32页 |
2.5.2 PCR扩增体系 | 第32页 |
2.5.3 PCR反应扩增条件 | 第32页 |
2.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2-33页 |
2.6.1 电泳药剂配制 | 第32页 |
2.6.2 电泳实验步骤 | 第32-33页 |
2.6.3 数据记录 | 第33页 |
2.7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3-35页 |
2.7.1 遗传图谱构建 | 第33页 |
2.7.2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2.7.3 QTL作图分析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88页 |
3.1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5-36页 |
3.2 株高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研究 | 第36-63页 |
3.2.1 表型数据分析 | 第36-41页 |
3.2.2 株高的QTL定位 | 第41-63页 |
3.3 株高相对播期效应QTL定位研究 | 第63-73页 |
3.3.1 株高相对播期效应表型数据分析 | 第63-66页 |
3.3.2 株高相对播期效应QTL定位 | 第66-73页 |
3.4 株高绝对播期效应QTL定位研究 | 第73-88页 |
3.4.1 株高绝对播期效应表型数据分析 | 第73-76页 |
3.4.2 株高绝对播期效应QTL定位分析 | 第76-88页 |
4 讨论 | 第88-97页 |
4.1 动态定位优势的讨论 | 第88-89页 |
4.2 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的优势 | 第89页 |
4.3 特异性QTL位点 | 第89-90页 |
4.4 四向杂交群体的优势 | 第90-91页 |
4.5 QTL真实性的讨论 | 第91-97页 |
4.5.1 与公共图谱株高位点吻合验证QTL真实性 | 第91-95页 |
4.5.2 重复定位验证QTL真实性 | 第95-97页 |
5 结论 | 第97-98页 |
6 论文创新点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