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汽车侧面碰撞的质量—弹簧模型和有限元简化模型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插图索引第11-13页
附表索引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7页
     ·世界道路交通安全第14-15页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第15-17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7-18页
   ·汽车耐撞性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8-20页
     ·国外汽车耐撞性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8-19页
     ·国内汽车耐撞性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9-20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汽车侧面碰撞过程第22-33页
   ·一次碰撞第22-26页
     ·侧面耐撞性测试方法第22页
     ·侧面碰撞移动变形壁障第22-24页
     ·一次碰撞过程分析第24-26页
   ·二次碰撞第26-31页
     ·二次碰撞过程分析第26-27页
     ·人体损伤机理及评价标准第27-31页
   ·侧面耐撞性评价标准第31页
     ·B柱变形模式第31页
     ·侧围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整车侧碰模型和简化模型的建立第33-44页
   ·引言第33-34页
   ·侧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4-36页
     ·LS-DYNA求解软件介绍第34页
     ·有限元侧面碰撞整车模型的建模流程第34-36页
   ·提高计算效率的方法第36-38页
     ·合理减少单元数量第36-37页
     ·采用带沙漏控制的缩减积分单元第37页
     ·增加时间步长第37-38页
   ·建模注意事项第38-39页
     ·网格质量第38页
     ·移动变形壁障的安放位置第38页
     ·部件组装的质量第38页
     ·整备质量和轴荷第38-39页
     ·应变率第39页
   ·整车侧面碰撞仿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第39-43页
     ·整车侧面碰撞仿真的能量和质量守恒第40页
     ·模型可信度分析第40-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侧碰质量弹簧模型第44-59页
   ·正面碰撞质量弹簧模型的发展第44-46页
   ·侧面碰撞的质量弹簧弹簧模型第46-47页
   ·质量弹簧模型的解析解第47-53页
     ·弹簧A、B的变形量第47-50页
     ·质量块B的位移、速度第50-51页
     ·质量块A的位移、速度第51-52页
     ·侧围的位移、速度第52页
     ·简化形式第52-53页
   ·弹簧刚度系数第53-55页
   ·质量-弹簧模型的可信度分析第55-57页
   ·质量-弹簧模型的意义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简化模型的建立与侧围抗变形能力的敏感度分析第59-75页
   ·有限元简化模型第59-61页
   ·有限元简化模型与整车模型对比第61-65页
     ·车身变形第62-63页
     ·B柱位移第63-64页
     ·MDB吸收的动能第64-65页
   ·边界条件的稳定性第65-69页
     ·质量-弹簧模型中边界条件的稳定性第66-67页
     ·有限元模型中边界条件的稳定性第67-69页
   ·简化模型方法的应用第69-74页
     ·修改方案描述第69-71页
     ·修改方案效果对比第71-72页
     ·用整车模型检验新方案第72-73页
     ·侵入量对比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隧道内复杂工况下汽车高速气动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密封胶条结构优化的车门关闭轻便性改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