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单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致谢 | 第4-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4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2.1 学习单教学的意义 | 第14页 |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 1.4.1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4.2 关于现有研究的总结 | 第19-20页 |
| 2 学习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 2.1 学习单的概念 | 第20页 |
| 2.2 学习单的基本特征 | 第20-23页 |
| 2.2.1 注重探究 | 第20-21页 |
| 2.2.2 注重独立性与合作性共存 | 第21-22页 |
| 2.2.3 注重层次性 | 第22-23页 |
| 2.3 学习单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 2.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3页 |
| 2.3.2 发现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 2.3.3 先行组织者策略 | 第24页 |
| 2.3.4 从做中学理论 | 第24-25页 |
| 2.3.5 思维可视化理论 | 第25-26页 |
| 3 学习单的编制 | 第26-43页 |
| 3.1 学习单的编制原则 | 第26-27页 |
| 3.1.1 整体性原则 | 第26页 |
| 3.1.2 导航性原则 | 第26-27页 |
| 3.1.3 直观性原则 | 第27页 |
| 3.1.4 探究性原则 | 第27页 |
| 3.2 学习单的编制流程 | 第27-29页 |
| 3.2.1 掌握学情 | 第28页 |
| 3.2.2 寻找切口 | 第28页 |
| 3.2.3 主线贯穿 | 第28-29页 |
| 3.2.4 生动呈现 | 第29页 |
| 3.3 学习单的编制方法 | 第29-43页 |
| 3.3.1 根据学习单的内容呈现方式编制 | 第29-35页 |
| 3.3.2 根据学习单的功能编制 | 第35-43页 |
| 4 学习单的教学应用尝试 | 第43-68页 |
| 4.1 学习单教学设计 | 第43-53页 |
| 4.1.1 《铁路边的孩子们》教学设计 | 第43-46页 |
| 4.1.2 《数星星》教学设计 | 第46-49页 |
| 4.1.3 《独一无二的伊凡》教学设计 | 第49-53页 |
| 4.2 学习单教学实施 | 第53-64页 |
| 4.2.1 《铁路边的孩子们》整本书阅读教学实录 | 第53-57页 |
| 4.2.2 《数星星》整本书阅读教学实录 | 第57-61页 |
| 4.2.3 《独一无二的伊凡》整本书阅读教学实录 | 第61-64页 |
| 4.3 学习单教学效果分析 | 第64-68页 |
| 4.3.1 追根溯源,知道读什么 | 第64-66页 |
| 4.3.2 抛砖引玉,知道怎么读 | 第66-67页 |
| 4.3.3 学思联动,读出?名堂?来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