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罪数问题研究--以两则奏谳案例为中心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7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暨过误失坐官案中的同种数罪 | 第17-42页 |
第一节 案情分析 | 第17-25页 |
第二节 暨所犯的罪名 | 第25-37页 |
一、小犯令 | 第25-29页 |
二、大误 | 第29-31页 |
三、坐官、小误 | 第31-37页 |
第三节 罪数如何认定:数罪并发还是同种数罪 | 第37-42页 |
一、数罪并发如何处罚 | 第37-40页 |
二、相遝:同种数罪认定为一罪 | 第40-42页 |
第二章 阑来诱及奸案中的一罪从轻 | 第42-56页 |
第一节 案情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二节 阑所犯的罪名 | 第44-52页 |
一、匿黥舂罪 | 第44-47页 |
二、奸罪 | 第47-50页 |
三、从诸侯来诱罪 | 第50-52页 |
第三节 一罪从轻:汉代罪数如何处罚 | 第52-56页 |
第三章 秦汉所见罪数判断的类型 | 第56-66页 |
第一节 并合罪 | 第56-60页 |
第二节 处断的一罪 | 第60-66页 |
一、同种数罪 | 第60-64页 |
二、牵连犯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附录1 暨过误失坐官案 | 第76-81页 |
附录2 阑来诱及奸案 | 第81-8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